本报记者 陆珏 车晋彧
立德树人的“园丁”,用爱心善举为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火种,托起未来的希望!日前,来自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的教师朱学飞在苏大附儿院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苏州市第22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朱学飞看来,加入这样光荣的爱心行列,与他志同道合的护士妻子密不可分。
(资料图)
第一次献血,由护士妻子亲自动手
朱学飞告诉记者,自己能加入无偿献血行列,并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主要是受到妻子的影响。他的爱人周雅静曾是血站的一名体采护士,在她的鼓励下,朱学飞于2016年2月第一次走进血站捋袖。“当时还是她亲自动手为我采血的,挺有意义,成功献了400毫升血。”此后,朱学飞开始主动参与无偿献血,目前已累计献血1500毫升。
2020年,朱学飞通过妻子得知血液库存紧张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前往血站献血。在听了妻子的科普介绍后,朱学飞进一步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对于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意义,便在献血之余采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血液很快可再生,没啥必要大补特补”
捐献当日,周雅静全程陪伴在朱学飞身边。和以往捐献者家属不同的是,她以医务人员的专业身份为丈夫加油打气。
周雅静现为苏州高新区的一名社区护士。早在刚踏上护理岗位时,她自己就先行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为有需要的他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想到他比我先配型成功,真是缘分来了。”
在周雅静看来,随着医学技术发展,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十分安全,过程也早已便捷化。“保持健康作息,血液很快就可以再生。在我们家,反正就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嘛,捐献期间吃喝跟平时差不多,没必要为此大补特补。”
亦师亦父,珍惜“生命之缘”助人圆梦
采访中,朱学飞提到了一个小插曲:由于捐献前需要入住医院注射动员剂,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得知爸爸要去住院,哭着不让爸爸走。直到朱学飞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自己此次是要去救人,孩子这才倍感自豪地让他出门。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朱学飞此次身体力行,胜过千言教诲。“我曾担任过8年班主任。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也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爱心、讲奉献。”他说,这次捐献既是自己心怀的助人梦想,更是患者重生的希望。
在苏州,还有3.4万余人和朱学飞、周雅静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市红十字会呼吁,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关心、支持、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为正在等待移植的血液病患者献一份爱、尽一份力,重新点亮他们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