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延期毕业,以往大家容易把它跟“问题学生”“差生”联想到一起,被延毕的学生也羞于启齿,担心就业单位、老师同学异样的眼光。而今却有不少大学生主动申请延期毕业。
当下正值毕业季,三位延毕学生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列出了各自的理由:因为工作难找,只好以在校生身份争取多几份实习,有更多时间“刷简历”,以便在就业市场更有竞争力;因为考研失败,决定回归现实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以应届生的资格考进体制内;因为时间和身体条件不允许,希望为自己多留一年的缓冲期,申请深造读博。
(相关资料图)
在就业形势转变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顺着大潮按部就班毕业,轻轻松松找到一份工作。为了寻求更多安全感,他们在还没踏出校门之前就要打造一份漂亮的简历,找到自我在就业市场的定位,一步步有方向地流向各个工作岗位。延期毕业不再是沉重的选择,其中有压力、无奈,也有主动作为。
“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本质上是社会时钟的一种反映。”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陶志欢认为,人难以完全活在自己的时间当中,其实是程度不等地活在一个主要由同龄人构建的社会时间当中,所以他们互相哄抬出的焦虑极可能变成身处其中的个体的焦虑。
陶志欢在《高校延期毕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中指出,主动申请延期毕业的学生,从原因看可分为两类:一是有部分学生虽在规定的正常学制期限内完成了学校的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符合学校的毕业要求,但由于学业成绩未达到自己或心仪求职单位的要求,希望取得更高成绩,于是申请了延期毕业。二是有少部分学生希望继续待在学校,属于想要逃避社会尤其是就业压力的“新型啃老族”,因暂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便用主动“挂科”的方式延期毕业以保留应届生身份。
受访的主动延毕学生活在自己的社会时钟里,当实习、工作、写论文、深造等挤压在一起,他们决定争取多点时间稍作喘息,再整装待发,“我们想变得更好,让未来的自己有更多可能性”。
陶志欢认为,每个人都可能被社会时钟抛弃。高校应该尊重延期毕业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满足其合理需求及正当要求;注重他们个性的发展;建立延期毕业学生科学的考核制度和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类型原因导致的延期毕业学生需要实施分类帮扶教育管理的措施。
以下是主动延毕学生的讲述——
“为了延毕,我写完论文没上传故意‘挂科’”
讲述人:小毅(化名),东北地区某农业类高校电气专业,在读本科生
我是2018届本科生,原本毕业时间是2022年6月,延期到今年6月份毕业。我觉得延毕挺正常的,身边有很多人延毕,这样可以多一年来做选择。
我是学电气的,大三下学期准备考研的时候就想过延毕。当时我想如果考研没“上岸”就延毕,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一所央企的考试。
因为就读的本科不太好,一开始我想考研换个更好的学校,所以没有直接参加这所央企的考试,因为不想一毕业就过上“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可能一开始想很多,最后还是随波逐流。
考研没过,我就选择延期毕业,父母挺支持。我们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没有主动申请延毕的说法,必须“挂科”才能延毕。我想了一个法子——毕业论文写完了但没上传,也没去答辩,就算“挂科”了。
延毕以后,在6月份的毕业季,我就开始准备央企的考试。当时因为新冠疫情,学校封闭管理,没有举办毕业典礼,很多人压根就没去学校。看着“上岸”的同学发的朋友圈,我很羡慕,有去汽车公司就职的,也有去水利局或者中建的,大多数人考研、考国家电网。我们专业六成的人都在考国家电网。
去年,我们学院每个电气专业的班级基本上都有四五个人延毕,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人是主动延毕的,因为也有考试“挂科”的。延毕让我能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考试,想到目标单位的待遇、福利各方面都特别好,而且当时觉得肯定能考上,所以我就没考虑过延毕的损失。最后,我也确实考上了,获得了一份稳定、令人羡慕的工作,符合预期。
在毕业之前,我每天过得很闲,早上睡到8点再去健身房,中午自己随便吃点,下午无所事事,晚上出去兼职开出租车挣钱。等拿到毕业证去单位报到,就可以正式上班,我打算在基层老老实实学技术。
目前就业形势不太好,大学生主动延毕主要是为了保留应届生的身份去找工作。我身边的情况是主动延毕需要“挂科”,谈不上提倡不提倡这一行为,都是个人的选择。我当时给企业的人力资源打电话咨询,延毕生能否通过网络审核?人力资源说只看应聘者的毕业时间,不看入学时间。所以,我觉得延毕是合理合法的,也是要交学费的,选不选择就看利不利于个人的就业。
“面对现实压力,可能有越来越多人延毕”
讲述人:小瑜(化名),华东地区某985高校社会科学类专业,在读研究生
研究生延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原因有很多,更多是个人的一种选择。
我是社科类专业研究生,正要完成硕士一年级的学业,但我早就决定了延毕。我的学制是两年半。去年我离校去实习,实习单位要求我实习6个月。老师说我研二不能再出去实习或者出国交流了,否则后面的课程上不完。但我后来又申请了另一个实习,只能选择延毕上完课,才能毕业。
当时做出这个选择,我也有过压力。虽然延毕对研究生来说没那么少见,但也是关于未来规划比较重大的变动。我的老师、辅导员甚至相熟的同学都劝我不要因为实习而影响毕业。但这份实习是我真正想做的,再三权衡过后,我还是决定去实习,延期毕业,虽然有代价,也值得。
幸运的是,我父母都很支持我,他们完全不在意我延期毕业,“读多一年少一年,没有多大影响”。总的来说,首先是我内心比较坚定,其次是我最亲近的人都很支持我。至于学院和外界的看法,我其实没那么在意。
我考虑过延毕对未来就业的影响,其实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严重。我只是从明年3月延期到6月毕业,也属于2025届应届毕业生。如果一个人本来预计2025年毕业,但延期了一年,到了2026年他还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享受的福利并不会因为延毕而取消。但求职也许会受影响,比如有的企业要求应聘者在规定时间之前拿到毕业证,或者有的企业招聘有年龄的限制。
理工科的延毕情况可能和我们人文社科类不太一样。我的两位室友都是就读化工类的,一位是硕士,延期毕业半年,因为论文发不出来,达不到毕业要求;另一位是博士,主动延期一年再毕业,因为她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有时候我们会聚在一起讨论时间成本的问题,比如延毕了会不会影响考公或者找工作?论文到底能不能如期发表顺利毕业?
对于我这种因为实习延毕的学生,学校的态度有点矛盾。当我申请实习时,学校的态度是支持和鼓励的,因为我去实习的单位是学校学院重点支持的。对待像我一样的延期毕业生,学校学院声称有诸多配套措施帮助学生完成实习,让毕业不成为这些学生的阻碍。并且学校学院还承诺,以后也不会给学生的拟就业单位下发“延毕”通知,或者出示书面材料显示学生“延毕”,仅仅只是把学生档案上的毕业时间推迟,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殊区别。
但当我真正进入延毕程序时,学校的态度变得比较隐晦和模糊。对于学校来说,它还是希望学生按期毕业,顺顺利利把学生送走,如果学生延毕,会影响学生以后找工作,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就业率。
从目前来看,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在现实压力之下,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主动延毕。我们学院也有学长学姐主动延毕,他们没有任何安排上的时间冲突,只是为了能够保留在读学生的身份去做更多事情,为以后的职业发展作准备。因为找工作不理想,学生只能在读书期间多丰富履历和简历。即使是进入所谓的“间隔年”(Gap Year),我们也都是在做一些能够写在简历上或对职业发展有帮助的事情,这样我们未来的选择会更多。
我这段时间也在实习,但将来的工作不一定就和现在一样。未来我还是会做跟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具体去哪里工作我没太想好,但不想去太“卷”的企业。回过头看,我觉得一切都挺好的,这几年基本上把最想做的事情都做了,没有什么遗憾。
“主动延毕主要为了提升自我,大学应该包容和尊重”
讲述人:小乐(化名),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在读研究生
我目前在复旦大学读新闻与传播,是两年制的专硕,原本应该是今年6月份毕业,计划延期到2024年6月。做了这个决定,我觉得非常正确。
专硕的时间安排特别紧凑,课业集中在研一,去年我上了十几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任务繁重,作业最多的一门课有5份小作业,还要交两份大pre(课堂展示),以及还有几门课程需要复习很久再闭卷考试。
这导致了想找工作的学生没有时间实习,想申请读博的学生没有时间搞科研。学校还要求专硕的学生要有长达4个月左右的大实习和1个月左右的小实习,实习时间加起来要6个月。虽然学院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但大部分都是新闻媒体的岗位,其他就业方向的同学只能自己找。
去年,我们毕业论文开题赶上了上海疫情封控,大家当时的学习和工作状态不佳,和老师沟通也不方便,导致很多事情推进不顺利。解封后,我去了一家电动汽车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实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感觉没有进步,反而在浪费时间,得到的成就感有限。
当时就业形势不好,我实习的这个岗位没有转正的机会,上一位实习生在这里实习了六七个月,干了很多活,很努力,但最后因为没有HC(俗称“人头”,即招聘名额),没有办法转正,只能被迫离开。
这都让我很焦虑,身体出现毛病,去了四五趟医院,心脏被查出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有一次,我甚至呼吸不上来,要去吸氧。医生说我有点神经官能症,是焦虑紧张、压力大导致的。
在实习期间,我决定调整方向,申请读博,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读,曾经陷入自我怀疑和反复纠结。直到去年12月份,我才开始准备申博的材料,但当时学校各种事情很多,我申博准备时间仓促,错过了很多学校的报名时间。再加上我感染新冠病毒“阳”了,生病了半个月,状态和情绪特别不好,身体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实在难以支撑。
我和导师、师兄师姐以及申博成功的朋友商量了一下,他们建议我给自己多一年时间准备会更好,这样可以缓解身心压力,留足时间把毕业论文准备好,积攒更多科研成果再申请。我决定主动延毕一年,缓冲一下。
延毕的手续很简单,只需要在学校系统上发起延毕申请,陈述预计延毕的时间和原因,填完打印出来给导师签字,只要导师同意,再交到学院就可以了。学校不会限制学生延毕,允许每个人有不同的发展规划,比较包容。
做了这个决定后,我也担心过延毕是否会有负面的影响,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也分享了自己的延毕经历。一位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延毕是想让时间更充裕,做更好的规划。大家互相安慰鼓励,用平常心看待延毕,只要最后能正常毕业就可以。我也释然了,决定放手去做。
今年延毕的学生还是挺多的。我们学院的专硕是1个大班,分了4个方向:国际新闻、新媒体、财经新闻和综合新闻。我们班是综合新闻方向,一共有30人左右,其中有10个留学生,其余20个人中主动延毕的有4人。其中有一位学生主动延毕是因为没拿到最想要的企业的offer,想再延期一年,以应届生的身份重新申请。
我有一位室友也主动延毕,她就读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之后她不想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因为以往的实习经历都是跟社工相关的,她投其他岗位的简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在导师同意的前提之下,她主动延毕,想利用这段时间积攒互联网公司或者快消公司的实习经历,这样再去找工作更有把握。
为自己多留一年的缓冲期,一开始以为很长,其实也相当紧张。找工作的同学,要掐着点去赶秋招、春招,申博也有大致的节奏,例如从8月份开始到12月份,内地不同学校公布报名交材料的时间,香港和国外的高校则会集中在年底和次年初,3月份开始面试,要控制好时间,一边申请读博还要一边做科研。
延毕以来我奔着读博的目标,没有再去实习,在项目申报和学术论文写作上投入更多精力,渐渐得到相应的回报。起码现在觉得心里比较有底,心态更稳,我没有那么紧张、焦虑,身体也好多了。
人的选择机会有很多,不一定必须走这条路,可以用别的方式达成相同的目的。很多人想主动延毕,是因为无论是踏入工作岗位,还是去继续深造,或者走其他的路,都还没有准备好,想给自己缓冲的时间,在某些方面精进和完善,是以提升自我为目的的。
如果本来是优秀的学生,故意通过“挂科”去延毕,反而得不偿失,如果留下“挂科”记录,可能还会影响保研、留学、就业等其他机会,不可取。学生选择主动延毕是还没有准备好,而不是没达到毕业要求。大学应该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规划,跟学生充分沟通,提供自由的空间和自主的权利。
我建议,学生们提早规划,能不延毕还是不要延毕。如果选择延毕,心理压力不要太大,不要过度关注同届人,安心做自己的事情,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现在就业市场很“卷”,导致很多人疯狂“卷”实习。我下一届的学弟学妹才研一,在课业繁重的压力下,大家早已开始实习,太累了。以前我觉得考研能“上岸”,很开心,后面才发现“上岸”之后更累,大家都行色匆匆,各自忙碌。
今年毕业季,我跟同学们一起拍了毕业照,但我没有参加拨穗的仪式。我知道自己还没完成学业上的任务,想把毕业的喜悦留到明年,那个时候我肯定会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