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 正文
宋楠:全向研判“北汽”系混动核心技术大创新及整车应用
2023-06-25 12:01:12 懂车帝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特别注意到,在2023年上海车展北京汽车集团展台上后部,展出了1台取消轮系、全铝材质轻量化的直列四缸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和ISG启发电一体机总成。


(资料图片)

本文将对这套混动专用1.5T发动机及ISG启发电一体机总成技术状态、并就“北汽”系(北汽新能源\北京汽车\北京越野车)混动核心技术大创新以及整车应用,展开全向研读和判定。

备注:本文涉及的技术参数和车型应用,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1、“北汽”系兼容横置与纵置REEV系统的混动专用1.5T发动机及ISG启发电一体机技术状态:

展出的这台由混动专用1.5T发动机和ISG启发电一体机构成的REEV总成,没有关联全部电控模块、高压线缆以及冷却管路。目测可见,混动专用1.5T发动机与ISG启发电一体机刚性关联,既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量,或直接用于驱动电机(直驱模式)、或直接用于动力电池(怠速发电模式)、或驱动兼顾充电(行车发电模式)。

红色箭头:混动专用发动机输出扭矩至ISG启发电一体机

蓝色箭头:启发电一体机将混动专用发动机输出的扭矩转化成电量

需要注意的是(1),展示的这套REEV总成,只具备对不同的用电系统输出电量,可以作为前置动力系统后轮驱动架构,也可以额外增设1台前置驱动电机,与后置电驱动总成,构成1套REEV架构下的电四驱系统。

上图为REEV总成左侧技术状态细节特写。

尽管目前“北汽”官方没有发布任何关于这套混动专用1.5T四缸机的参数,也没有公布与ISG启发电一体机整合后的额定\峰值发电功率。

不过肉眼可见的是,这套混动专用1.5T发动机的气门室罩盖、缸盖、缸体以及油底壳,大部分都是铝材质构成。部分功能件则由工程塑料构成。

黄色箭头:包括正时链条上盖、进气歧管、顶置燃油蒸汽回收模组盖板以及其他部分,采用工程塑料构成

蓝色箭头:气门室罩盖为全铝材质

红色箭头:曲轴轮系

需要注意的是(2),这台混动专用1.5T发动机完全取消外置的轮系,这也意味着空调压缩机、转向节和水泵,全部电动化。尤其引入的电子水泵,可以达成多级或无极调节转速,与“X通”阀体关联具备为不同分系统提供分层散热的技术需求。

上图为REEV总成右侧技术状态细节特写。

白色箭头:用于喷射燃油在缸体精准燃烧的高压油泵

绿色箭头:油气分离器模组

红色箭头:用于混动专用1.5T发动机机油散热的散热模组

黄色箭头:“外挂”在ISG启发电一体机壳体的大功率电子水泵

蓝色箭头:ISG启发电一体机高压线缆接口

需要注意的是(3),这台混动专用1.5T发动机特别在燃油精准喷射、二次燃烧、分层散热以及全铝材质轻量化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技术迭代。

此前,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刊发过一篇《全向研判北京魔核1.5T四缸机进化为混动专用机型的技术优势》稿件。这台魔核高热值1.5T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138千瓦、最大扭矩305牛米、压缩比为10.7、热效率达到39.2%,不仅装备了“北汽”魔方SUV,并获得2021年“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荣誉。通过对两款直列四缸1.5T发动机物理特征比对,极有可能采用相同的基础动力平台。

需要注意的是(4),魔核1.5T发动机采用米勒循环、VGT涡轮,以及由两组节温器伺服的电子水泵用于缸盖和缸体分层散热的技术需求。高热值1.5T发动机完全具备向混动专用1.5T发动机转化的基础技术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突然间“北汽”拿出来的这套由混动专用1.5T发动机与ISG启发电一体机构成的REEV总成,是否“样子货”?是否可靠?是否经过完整测试?将会用于什么车型?

2、“北汽”系横置REEV架构及整车应用:

201X年晚些时候,“北汽”在某一款承载车身架构的在售车辆,换装了1套REEV总成和动力电池系统,进行了全向技术验证与整车可靠性测试。

由于原车架构限定,这套前横置REEV总成的长度被严格限定,且还要将额定发电功率设定在合理的40-50千瓦左右。

蓝色区域:横置发动机

黄色区域:ISG启发电一体机

绿色区域:减速器

白色箭头:左右传动半轴

上图为这台REEV总成技术验证车前部动力系统技术状态特写。

红色箭头:横置发动机

黄色箭头:ISG启发电一体机

蓝色箭头:外置电子水泵

白色箭头:电动空调压缩机

需要注意的是(5),这款技术验证车换装的发动机,已经取消了轮系(保留外置曲轴轮)并且采用全铝材质缸体!尽管在电子水泵、ISG启发电一体机以及气门室罩盖等分系统的技术处理上有些“粗糙”。可以确认的是,“北汽”系混动专用发动机量产有些晚于友商,但是在技术层面更领先、在整车应用维度更贴合己方优势。

3、“北汽”系纵置PHEV+REEV架构及整车应用:

2008年前后,“北汽”在1代勇士高机动车族基础上,保留原车分动器、前后车桥以及传动轴同时,换装了1套改型而来的PHEV驱动总成。

201X年,“北汽”在某高机动车族基础上,保留原车分动器、前后车桥以及传动轴同时,换装了1套改型而来的PHEV总成。

红色区域:纵置发动机

黄色区域:纵置ISG启发电一体机

蓝色区域:变速器

绿色区域:分动器

黄色箭头:EV驱动模式(ISG启发电一体机或动力电池输出电量用于驱动)

红色箭头:PHEV驱动模式(发动机-ISG启发电一体机或驱动或发电)

白色箭头:分动器至前后驱动桥扭矩

采用非承载车身架构,可以通过增加1套ISG启发电一体机(发动机至变速器之间),最大程度保留原车动力、传动和车桥系统,增加全电驱动模式并在油电混合驱动状态增加性能。

201X年,“北汽”在1台6x6特制版BJ80基础上,保留了原车的4x4车桥动系统同时,换装纵置PHEV总成,并且增加了2组轮毂电机和相关控制系统。

红色箭头:至前转向驱动桥传动轴

黄色箭头:至第2驱动桥传动轴

蓝色区域:第3驱动桥由2组轮毂电机用于驱动

显然,这款6x6特制版BJ80将“北汽”系纵置PHEV技术与EV轮毂电驱动技术进行了强力结合同时,保留了原车传统车桥系统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6),这款6x6特制版BJ80,不仅用于商业化展示,而是诠释了“北汽”系电动化-混动化技术路线,轴间电机与轮毂电机技术路线,考虑与实践。

4、“北汽”系EV架构及电四驱系统前端技术开发:

202X年,“北汽”系推出1款基于自行开发的峰值800伏电压平台方案,EV系统+4轮毂电机的技术验证车。为了“稀释”轮毂电机带来的簧下质量的增加,引入了全铝材车身和悬架轻量化技术,以此满足更先进的电四驱系统的高机动与低能耗之间的矛盾。

没错,这台4轮毂电机技术验证车仍然“套”了一个在售车的壳子,但是前后悬架、中置动力电池舱体,完全变化了。仅从上图可见,为了容纳轮毂电机向内侧(副车架)占据的空间,后部悬架全部重新设计并全部采用轻量化更占优的铝材质。

需要注意的是(7),“北汽”系承载车身架构的EV化和4轮毂电机的前端技术应用,几乎具备了应用在量产车的可能。

5、“北汽”系纵置REEV架构及整车轻量化的前端技术预判:

2022年,“北汽”系中大型SUV-BJ60(梯形车架+多连杆独立悬架)上市同时,也发布了多个改款BJ40的诸多技术细节。其中一款重大改型的BJ40,主打的是铝材质梯形车架和前后悬架采用铝材质的轻量化设定。

在保留BJ40原车的纵置2.0T发动机+8AT+电控四驱分动器+前双A臂独立悬架(断开桥)+后多连杆悬架(整体桥)系统同时,梯形车架和前副车架、前双A型摆臂、前转向节、前断开式车桥桥壳、后悬架上下拉杆以及后止推杆,全部替代了原装位钢材质配件。

这款轻量化加强板的BJ40,较原车的自重或减少约10%,用于“稀释”换装纵置PHEV架构和动力电池系统增加的重量。甚至,这款轻量化BJ40已经作为换装纵置REEV架构和后置“3合1”电驱动系统验证载具。

笔者有话说:

从这款混动专用1.5T直列四缸发动机和ISG启发电一体机构成的横置REEV架构的亮相,与纵置PHEV架构、EV架构+4轮毂电驱动系统、纵置REEV驱动架构+轴间电驱动系统比对,或可对“北汽”系混动核心技术大创新及整车应用,进行全向研读和判定。

未完待续。。。。。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出品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