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天是端午,脑子里总想起儿时妈妈坐在院中枣树下包粽子的场面,这种记忆竟恍如昨日。
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描写了古人过端午的风俗: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甚是讲究。
现如今过端午早已没有那么多习俗了,粽子都是买现成的吃,年轻的女人大多不会包粽子了。
记得我小时候的端午节是买来粽叶全家人围着桌子一起包粽子,蒸锅上热气升腾、香气四溢,甚是温馨,有节味儿。现在我们这一辈年轻人还有多少人会包粽子呢?我觉得过端午,居家包种子,才有仪式感,才会让人体会到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
记得小时候,母亲首先将苇叶两面清洗干净,整齐地摆放在大木盆中,用水浸着备用。绑粽子用的是晒干的稻草,稻草也要经过水浸泡以后才韧性十足,才不会断裂。粽子煮熟后有一股淡淡的稻香。
等母亲将准备工作做完,我便赶紧拿来一个小凳子,坐在母亲身边看她包粽子。母亲拿出三片粽叶,并列叠起来,放水里轻轻一掠,两只手将苇叶包成圆锥状,撮一把糯米放入其中,再放入红枣或者豆馅,余出的苇叶来回缠绕成四面体,再用稻草勒紧,仅十几秒,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美呈现眼前。包好的粽子在凉灶锅里摆好,加上井水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我便开始帮母亲生火。柴火在灶里噼里啪啦响起,慢慢地苇叶的清香就在小院弥漫开来。家里的大人从地里回来,已经是月亮爬上枝头了。这时候在院中放一个地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粽子就会被母亲端上来。看着一家老小开心的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她的脸上就会露出一缕微笑。
现在母亲已经离开我十多年了,我再也吃不到她老人家包的粽子了。不过每年端午,无论多忙,我和妻子都会亲手给家人包一盆粽子。我们夫妻包的过程很快乐,孩子们吃起来也很开心,这就是自己包比买更有意义的地方吧?这就是过端午节的仪式感吧?
今天,在传统的端午节,我们包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一份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为家人准备一顿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这些粽子,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的力量在延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