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虽然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通识已经普及建立,但在具体的实践上仍然会有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针对不同教育场景,比如家长和老师的差异。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教育价值观:这是让许多家长比较模糊的概念,什么是正确的家教价值观?如何确立并让孩子欣然接受?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或许比较清晰,但如何在生活中确立并传递价值观则有些抽象。
2,教育方式的选择:家长和教室都会面临教育方式、强度的困扰。从老师层面,因为不仅要尊重孩子身心规律,同时要科学管教,掌握好分寸与边界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双减后,延时课程服务、家校协同、综合育人能力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角色,还要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导师、家长的指导顾问。因此职业边界的把握和教育方式是考验老师的挑战之一。
3,家校合作的缺失:很多学校构建了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平台,但能够做到普遍的协作并非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很多家长常年外地工作,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素质培养没有能力关注,就会造成家校共育的缺失。还有的家长不愿配合学校教育,或是在教育理念和老师存在分歧。如何促进家校育人机制的有效提升,也是一项长期的挑战。
4,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学生的身心规律容易形成表现不稳定、叛逆的情况。加上个性化的差异让不少家长与老师都较为头疼。家庭教育着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如情绪管理、自信心培养、健全人格和价值观,这方面对于老师和家长要求有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手段。
以上几个方面是常见的家庭教育在实践中的挑战问题,客观的说,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样化的领域,每个家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对象。解决这些挑战并非就一劳永逸,还会有新的问题和挑战产生。所以家庭教育,还处于探索性、实践性的阶段,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找到适合不同孩子的方法,这需要家长和老师持续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