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 正文
捐款百万山村助学 知名自媒体《燕梳楼》获南京市“网络公益奖”
2023-06-24 01:33:06 新华日报财经

日前,知名自媒体《燕梳楼》获南京市“网络公益奖”。同时,也被腾讯公益平台吸纳为“99公益日合伙人计划”共创者和同行人。民政部主办的《慈善公益报》给予了专题报道。

资料显示,燕梳楼是作家、时评作者,也是知名自媒体《燕梳楼》的创始人,在全网拥有500余万的读者。2020年疫情期间,燕梳楼对武汉中心医院开启了第一次捐助,后来在河南洪灾、山西大水、扬州疫情等天灾面前,都慷慨解囊积极捐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尤其是发起成立的“燕梳楼文化助学公益”,截止目前共完成了19所小学图书室的捐赠,遍布贵州、云南、四川、宁夏等省份,仅仅贵州黔东南州就有9所。三年来,燕梳楼用于公益捐助的费用已经突破100万元,这其中部分来自于文章的打赏收入,部分来自于他自身的工资收入。他把自身的物质欲望已经降到最低,就是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

一次偶然的机会,燕梳楼看到一组数据,城市儿童每年平均阅读是7本书,而农村儿童则不足1本。这个数据让他大为震惊。他从而认识到,消弭城乡儿童之间的知识鸿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他于2021年4月发起了“燕梳楼文化助学公益”,并确立了捐赠100所乡村小学图书室的目标,让乡村儿童有书可读、读有所用,用书本探索大山外面的世界,并驱动他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志愿。随后他们开启了一段艰难的考察之路,十余天的时间下四川、到贵州、上宁夏,辗转了5000多公里,考察了3所村级小学,目睹了这些大山深处村小的现状。在贵州省剑河县南哨镇翁座村小学,他看到学校简陋的环境,当即捐出5万元,用于建设图书室和改善学生食堂。仅在2021年这一年,燕梳楼就捐助了40多万元,捐赠的学校合计达到14个。帮这些学校新建了图书室或增补了图书,购买了文体器材,还帮特别困难的学校订制了校服,捐赠了一些文体器材。看到大学生支教团队在学校支教,还为支教团队提供了生活补助。

(图为孩子们和燕梳楼图书室合影)

在考察过程中,燕梳楼发现这些地处偏僻的乡村小学多数规模都比较小,1-6年级的孩子多的100多人,最少的才9人。云南有位校长告诉他,他们学校有个班14名学生,大多数都是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于是,在捐赠村小图书室的基础上,他们又发起了第二项公益行动——“大手拉小手一对一结对助学活动”。通过捐赠了图书室的学校,由校长提供通过摸排后的帮助学生名单,再由燕梳楼在平台上发起爱心帮扶报名活动,然后根据爱心人士的个性化意愿进行匹配。成功结对后,由爱心人士“一对一”同家长对接,每学期为孩子提供不低于500元的学习补助和2身衣服。

(图为爱心人士李雨梦赴学校看望孩子)

同时,燕梳楼还有个特别要求,就是每周爱心人士要和结对的孩子视频一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精神上的鼓励。这项活动今年发起后,目前已经完成了16所学校、400多名孩子的结对帮扶,事实上也是帮助400多名爱心人士实现了公益梦想。而学校也反馈,通过爱心结对助学,被结对的孩子成绩有了普遍性的提高,也更加懂事和阳光。

(图为受帮扶儿童给爱心人士写的感谢信)

2023年初,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帮助下,“燕梳楼文化助学公益”对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的稿旁小学和宝贡小学两所村小进行了捐助和困难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70多个孩子由此感受到了大山外的爱心涌动。特别是宝贡小学,29位爱心人士为孩子们买了衣服,选了图书。有的爱心人士了解的少数民族家庭孩子多的实际,干脆就把孩子的兄弟姊妹都照顾到了,让家长非常感动。爱心人士“麻子让”,看到孩子们连鸡蛋都吃不上,并不宽裕的她捐了5800元的“爱心鸡蛋”,另一位爱心人士“成就彼此”深受触动,也捐了5800元,让孩子们每周可以吃到2个鸡蛋。而另一个做好事不想留名的爱心人士“姜兵“,他发现山区小学冬季校服不统一,就自掏腰包为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每人订制了一套校服,一共是3680元。

(图为孩子们开心地吃爱心鸡蛋)

助学活动的开展,当然离不开当地教育部门和支持和学校老师们的帮助。由于山区快递不通,爱心人士寄送的物品只能寄到镇上的快递点,然后再由校长一包包驮到学校,分发给帮扶的孩子。孩子们也很懂事,他们用稚嫩的笔迹,给爱心人士写下了一封封感谢信,这种感恩之情也让爱心人士们热泪盈眶。正是这种双向奔赴,让“燕梳楼文化助学公益”活动驰而不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大道不孤,大善有邻。燕梳楼对公益有着另外一番理解。他认为,公是公众,益是益处。公益的真正内涵就是大家一起做好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做好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人做好事那叫慈善,一群人一起做好事,这才叫公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