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正文
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居家养老、基础教育!您关心的热点话题,有这些回答!
2023-06-21 20:53:27 津云

津云新闻讯:6月21日,天津市举行“十项行动·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会上,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居家养老、基础教育、胸痛救治单元等热点民生话题,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宇,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峰,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韩晓芬依次进行了解答。

问题一:当前正面临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老百姓当前十分关心的问题,在我市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中,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了哪些政策部署,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


(资料图)

刘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就业群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促进他们充分就业、稳定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市人社局坚持以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为重点,以实名制服务为抓手,拓展岗位资源,强化政策落实、权益维护、困难帮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青年失业率稳步下降。

一是深入挖掘岗位资源。落实《天津市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举措》,印发《关于做好天津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见习补贴等政策,深入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就业见习。

二是深入实施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广泛推送就业服务机构名录、求职登记程序、就业帮扶措施等,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台账,对有就业意愿的,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巩固“想就业、找人社”主题宣传服务活动成果,指导各高校开展政策解读和宣讲,帮助高校毕业生知晓政策、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三是着力强化困难毕业生重点帮扶。落实困难毕业生帮扶包保责任制,对本市高校脱贫、低保、特困家庭及残疾未就业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专项服务,优先推荐岗位,优先组织见习,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加快落实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问题二:我市在推动居家养老方面出台了哪些措施?

朱峰:目前,我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了320万,占总人口的23.48%。去年,养老问题作为民心工程涉及三个数字,“一个100、两个1000”,即:新建包含嵌入式机构在内的街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100个,二是开设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三是培训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数字从围绕老年人的“急难愁盼”出发,是居家养老一个整体解决方案:100个综合体,解决的是“平台”的问题,就是按照“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思路建设的具备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平台。1000张家床,解决的是“服务”的问题,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搬到老年人家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专业化护理、智能化监测等养老服务。1000人照护培训,解决的是“护理员”的问题。目前,失能家庭成员的照护能力成为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堵点”问题。就是通过“寸草心”“手足情”公益创投项目,组织10家社会组织,为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护者开展护理培训。

为增加综合性养老服务供给,切实满足绝大多数居家老人养老需求,我们积极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会同发改、财政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管扶用”23条措施》,就是为了解决好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在建设、管理、扶持、使用等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运营当中,我们也根据发现的问题拿出了3个举措:

一是挂标识。为了便于老年人更方便地识别和找到综合体、养老机构、日间照料这些养老服务设施,我们打造“津(金)牌养老”标识。在养老服务综合体、养老机构、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将统一悬挂这个标识。

二是亮功能。我们在每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外部的显著位置,通过电子屏幕、告示牌等方式,向周边老年人公开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方、运营方、监管方、建成时间、运营时间等主体信息,以及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床位设置等情况。

三是做地图。我们制作了养老服务综合体电子地图,将于近期在市民政局的官网、公众号上线,还将开设“津(金)牌养老”公众号,对100个综合体的简介、地点、服务内容等进行公开。同时,我们也将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上对综合体的位置进行准确标注,再结合即将统一悬挂的“津(金)牌养老”养老标识,老年人很快就能找到身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目前,全市养老服务综合体共有169个,在城市街道层面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今年,我们重点圈定在农村乡镇地区,主要是要打开农村“养老模式、设施布局、创新试点”三个突破口,目标是力争在年底前实现街乡镇60%覆盖,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指标任务。

问题三:教育是重大民生工程,牵动着千家万户。基础教育更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领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请您结合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简要介绍我市在办好基础教育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荆洪阳:基础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去年,教育部批复天津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是全国两个省级实验区之一,这对我们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市教委将以促公平、提质量为主线,持续补短板、锻长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实际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去年,我市编制了覆盖41个学科的中小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出台中小学体育、美育课程建设指南,以及家庭和学校2个劳动教育指南。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在推动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培育100门课程思政精品课,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每名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建设100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二是扩增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近年来,市教委推动市直属学校、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在滨海新区、远城区合作办学25所,取得明显成效。近期,市教委又与红桥区、河北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并支持中心城区与远城区结成教育发展共同体,开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以强带弱,以城带乡,解决好和平、河西学校“挤”,农村学校“空”的问题,整体提升全市基础教育质量。同时,像抓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建设那样,集中力量抓好高中资源建设,增强学位供给,优化学校布局,更好地满足百姓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三是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基础教育好不好,关键在教师。去年,国家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我市印发了实施意见。要坚持师德为先,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严肃查处师德失范问题,推动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建好市、区、校三级培训体系,深入实施系列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深化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盘活用好编制资源,加大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力度,让教师动起来、教育活起来。

四是持续深化“双减”工作。两年来,我市打出“双减”组合拳,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今后,要进一步加大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查处力度,完善非学科类培训监管体系,扫除盲点,化解风险,严防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实施课后服务“重实效、提质量”、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三个专项行动,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扭转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减轻“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

问题四:到今年年底,全市至少达到100家标准胸痛救治单元。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胸痛救治单元,其建设的初衷和意义,以及目前的一个建设情况?

韩晓芬:很感谢您的提问。我先来介绍一下,胸痛救治单元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的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特色诊室。基层医师在胸痛救治单位可以快速、规范完成急性胸痛患者的接诊和初步诊断,并在最短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就近转送至区域内上级胸痛中心接受最佳治疗,从而缩短了胸痛患者的救治距离和时间。

之所以要大力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是因为当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因病致死的首要原因,也是威胁我市城乡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大多数心血管病急症患者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病情来势凶猛、进展快,若患者无法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近年来,我市依托大型公立医院,已建成市级胸痛中心28家,承担着我市胸痛救治的主要任务。今年按照市民心工程安排,针对市区大型医院较为集中、远郊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特点,我们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市内六区基层胸痛救治单元覆盖率至少要达到30%,环城四区基层胸痛救治单元覆盖率达到40%,远郊五区和滨海新区基层胸痛救治单元覆盖率达到50%的要求,计划建成至少100家“胸痛救治单元”,从而在我市建立一个覆盖面广、联结基层的急性胸痛疾病救治网络。

截止到目前,全市已建成“胸痛救治单元”26家。下一步,我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落地见效,保障胸痛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有效、连续的救治,守护好津城百姓的生命健康。

(津云新闻记者 田巧梅 段玮 摄影 吴涛)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