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节,和夏至相邻,在夏至第二天。
(资料图片)
若不是前些日子的连阴雨,小城的人们,早被骄阳追得只想寻找阴凉。
天晴了,雨停了,只凉爽了一两天,夏阳裹着热风,我的西北小城,立时入夏。
夏至未至。端午未至。街上,同往年一样,卖香囊的小摊,一天比一天多了。
总觉得,比起春节,中秋,端午节更为曼妙。
端午,是有香味的节日。
香囊的药草香,米粽的箬叶稻米香,艾的野草香,熏得人皆醉,醉在年年的五月五。
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
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
——唐·和凝《宫词百首·其一》
诗里的艾人,角黍,五色香丝,沿袭至今。
香囊,五彩丝,节前已现芳踪。
米粽,更是四时皆有,端午那天,却是滋味更浓。
惟艾草,须得端午节当日收割“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五月五,割艾的人,一大早就已将成束的艾枝运往市场。
艾的枝叶都还沁着晨露。露水清凉,艾草馥郁。
买艾草的人,满心欢喜,得了艾,挂于门楣,放置屋角,驱毒防蚊。
诗人殷尧藩,曾做官后隐居,性情散淡简静,喜游历“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
年迈的诗人对节日,虽没有了年轻时的期待和欣喜,懒得像别人一样挂艾贴符过端午,好酒的他,却还是饮菖蒲酒与友人闲话家事国事,惟愿天下太平。
时值端午,榴花正红,榴花年年红。
青丝到白雪,世上的人,又有多少能千古留名呢?
真水无香。谁说不随俗悬艾的诗人就不重过节呢?
许是,诗人对端午的感触,更多了时光陈酿加持的醇厚与淡然。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诗人的家乡在浙江嘉兴。
远离故乡三十五载,诗人在陕西同州与端午节相遇,写了一首有趣的诗。
白发垂肩许是夸张,离家三十五年却是真真切切。
小孩见了不相识的老头,童言稚语相问:“您的家乡在哪里呀?”
家乡在三十五年的梦里呀。不知道诗人会不会这样回答。
也许,那年的同州端午节,诗人吃了米粽,采了艾草,与村民饮雄黄酒,和三十五年前在故乡嘉兴时一样。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081年的端午节,苏轼在黄州。一路遭遇苦难,一路有人相助。
他是被贬的罪官,却与黄州太守徐君猷结为好友。
夏日的端午,池塘水波粼粼,荷叶田田托举清荷。兰汤沐浴,菖蒲酿酒,美妙的日子,且歌且舞。狱草青青,公堂寂寂,天下太平清明。
此时的苏轼,已在黄州开了荒地,筑了雪堂,生活逐渐安定。
苏轼天性乐观豁达,不止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即便境遇如乌云压顶,他亦有勇气撕破那重重云层,去寻觅丝丝缕缕灿烂,让光束照亮自己,照亮苦难的日子。
他亦是感念友人的帮助,与友人共度端午,把酒言欢。
他希望友人辖下的黄州安宁祥和,也希望自己荷锄吟诗,东坡居士的悠然恬淡长长久久。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说起诗人陆游,他是爱国诗人,抗金名将,打虎英雄。
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赤诚,也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痴怨。
1195年,乙卯年,陆游在家乡山阴过端午节。他已71岁,是年过古稀的老人。
山林小村庄,榴花朵朵开。小村庄里,氤氲着米粽香。诗人同村民一样,采艾插在帽冠,采了药草储存。欢喜忙碌了一天,天已黄昏。乡邻亲朋围坐一起,乡野菜,端午酒,说天地,话桑麻。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他已远离纷纷扰扰的朝堂,幽居田园。
端午这天,他放下忧国的心,放下萦绕半生思念唐婉的情,如今,他只是一介平民,欢欢喜喜在家乡过节。
过端午。与乡邻共祝安康。
作者:童话。北方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