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雨寒(四川外国语大学)
近日,#关闭朋友圈半年后的变化#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发布朋友圈的初心,是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与感悟,关闭朋友圈的初心,是节约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关闭朋友圈,并不是终极目标,停止对它的过度依赖,摆脱负面情绪才是正确对待朋友圈的方式,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时间与自由。
这段时间,常有声音说不要刷朋友圈、发朋友圈,甚至关闭朋友圈,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不必让别人关注你,也不必过多地关注别人的生活。可是,我们还是会怀念曾经百花齐放、活色生香的朋友圈,九宫格图片或者洋溢着个人风格的一两句话表达,偶尔的点赞、评论,都是真性情的外延。有太多的顾虑和条框让人没勇气自我表达。张爱玲说,“一个女人太四平八稳了,端正的过分,始终是不可爱的”。朋友圈也一样,过于成熟、圆滑、端庄,就少了很多趣味。那些没有被自己的内心禁锢,不在乎别人眼光,还在认真分享生活,斗胆公开小情绪,真正实现发朋友圈自由的人是可爱的、热爱生活的!
实现朋友圈自由,身心更健康。不少网友表示,当社会人久了,便很少愿意分享自己的生活,因为怕惹事。微信好友越来越多,关系复杂,人言可畏,朋友圈说了不该说的话,可能有后遗症。断舍离社交媒体谈何容易,因为这是大脑的刚需。我们的大脑是喜欢社交的,社交会让身体分泌多巴胺,虚拟的社交也会分泌多巴胺,让你感到快乐。尤其在疫情时期,朋友之间已经少见面了,还要在虚拟社交上节制,更容易自我封闭。那些朋友圈设置全开放,爱怎么发就怎么发的人,他们不畏惧曝光在太阳底下,乐意分享生活里的快乐和忧愁。别人怎么想不重要,重点是你真的在享受表达的红利。
记得在一本书中,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讲的一句话,“语言和符号本来就是一种权力的彰显”。正如同我们朋友圈内的晒图、晒状态,晒美食也是一种个人文化资本的传播。在当今倡导“人人平等”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因为这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圈内,带来一定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