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柳州博物馆馆长 程州
当一束阳光打到了这个镜子,镜子背面的纹饰会投射到墙面上,古人就会想,它既然能把镜背的纹饰映射出来,那么“妖魔鬼怪”一定会在这面镜子下原形毕露。这面铜镜,它就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照妖镜”的原型,承载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汉代的顶尖的制作技艺。
[解说]在广西柳州市柳州博物馆,有一枚非常神奇的“魔镜”。从外观来看,它仅是一枚寻常的西汉铜镜,表面泛出翠绿色,镜背有着精美的纹饰。
(相关资料图)
[解说]而当柳州博物馆馆长程州拿出这枚铜镜的仿制品,用光束斜射镜面时,令人惊叹的一幕出现了。在投射至墙面上的光幕中,一幅精美的圆形纹饰图逐渐“浮现”,竟与镜背的纹饰一致,仿佛光线直透镜身射向墙面。
[同期]柳州博物馆馆长 程州
铜镜上面的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当光照到铜镜的镜面上时候,它把镜背面的图案给折射出来,这样的一种工艺传承到了唐宋以后,就基本失传了,西方的学者无法理解它的原理,所以西方叫它“魔镜”,它也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照妖镜”的原型。
[解说]程州介绍,该镜镜背有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故学界将此类铜镜命名为日光镜。
[现场声]你看这个镜的背面,有一圈文字,文字的解读就是“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解说]据悉,日光镜是中国西汉时期最为珍贵的镜种之一,它是汉代高超铸镜工艺的代表之作,但详细制造工艺在唐代后期便已疑似失传,社会上甚少出现日光镜。1979年,该面日光镜在柳州市九头山的考古发掘中出土,随后便受到考古界的关注。
[同期]柳州博物馆馆长 程州
在1979年柳州考古普查的时候,发现了柳州九头山有比较大规模的汉代的文化遗存,柳州博物馆和考古的工作者,进行了清理和考古发掘,发现了两枚铜镜,一面是日光镜,一面是昭明镜。它(们)不大,很小,所以这两面镜子在挖掘过程中,特别地小心,特别地谨慎。
[解说]而关于日光镜的成像原理,从古至今有诸多学者进行探索。直至20世纪末,科学家才解读了日光镜成像的“秘密”。
[同期]柳州博物馆馆长 程州
很多学者一直在探索它的原理,特别是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做了探讨,但是没有很明确。到了清代的时候,清代的学者,也对铜镜的相关的纹饰反射也做了研究。在20多年前,我们解读了铜镜的制作“密码”,才复制(仿制)出了和日光镜一样的铜镜,它是一个工艺和材料的结合(品),要很精确的材料配比,再加上恰当的冷却,还有对厚薄的程度(把控)。
[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作为古代上层社会梳妆和彰显身份的用品,诸如日光镜的铜镜不仅是中国千年文化的代表符号,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最初“见证者”之一。
[解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公开资料显示,在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和地区的24个考古地点,共发掘46件以上的汉式铜镜。这些铜镜均是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地区,其精美纹饰和高超工艺受到当地贵族的青睐。
[同期]柳州博物馆馆长 程州
它(铜镜)是精美的加工(品),是优质的铜质和铜锡铅之间的比例,还有高超的抛光技术(的集合体),在这种情况下,铜镜历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奢侈品。铜镜在国际上的影响,它有自己的独特的地位,特别是在汉代的时候,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铜镜会远销到西方,但是那个时候对于他们来说这量不大,因为铜镜很贵,所以在海外留存下来的并不多。
[解说]而随着玻璃制品的出现,这些来自东方的铜镜几乎消失殆尽。如今,海内外不断有制作考究的铜镜出土,其考古价值和收藏价值让它再次重返民众视野。
[同期]柳州博物馆馆长 程州
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对铜镜或多或少都有研究,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想通过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做一个文化交流,推进一个展览,用这样的方式实现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互鉴。
刘俊聪 韦国政 广西柳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