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笔者在“疾控先生”公众号上的《猴痘病例报告加速,疫情防控面临挑战!》一文对境内的猴痘作了如下预测:
无疑,猴痘疫情也将与其它新发传染病一样,将在境内的一定范围、一定人群内传播、蔓延。可以预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猴痘病例的发现、报告将提速。
正如笔者预测,近日上海专业人士的自媒体公布,全国猴痘病例已达52例。并贴出了如下图片:
(资料图片)
有关猴痘疫情的消息于6月22日再次冲上热搜,大家还是有些担心,担心的点主要有:旅游业会不会影响,感染后会留下疤痕吗?会不会导致重症或死亡?见下:
实际上,普通民众接触该病毒的机会很少,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猴痘早期症状有发烧、头痛、乏力、畏寒、肌肉酸痛等,三天左右或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要及时就医。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猴痘流行已难以阻断。据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近期,随着亚洲部分地区出现猴痘病例增多趋势,我国北京、广州等个别城市也出现了少数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组织专家进行解读。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多渠道构建猴痘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和及时报告,下一步将加强对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推进重点人群做好防范、及时就诊。
据悉,为及早发现病人,我国多渠道构建猴痘监测预警体系,包括做好入境人员监测;要求全国医疗机构皮肤性病门诊、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发现猴痘样病人后及时询问流行病学史,及时采集标本送相关实验室检测;对重点人群,例如有男男性行为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明确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时就诊。
可以预计,随着监测工作的落实,医生对猴痘的认知提高,近期诊断报告的猴痘病例有可能会快速增加,但这并不是坏事。
“疾控先生”整理的猴痘预防知识的核心信息如下:
1、猴痘: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
2、传播途径: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极少情况下,可能会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3、传染期:潜伏期、发病期均有传染性,所有结痂脱落,才不再具有传染性。
4、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有一定的保护力。
5、预防:理论上天花疫苗有效,但不常规使用;不与猴痘病例密切接触,男男性接触风险高,安全套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
6、潜伏期: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7、临床表现:患者首先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乏力、肌痛等,多数患者出现颈、腋、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从面部始,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从发病至结痂脱落2~4周。部分患者可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8、治疗: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主要对症处理。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9、可疑病例及时就医:如有与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或皮肤科就诊,并如实告知流行病学史。
(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 李欢龙)
欢迎关注,转发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a37972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