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 正文
杨浦让踏上新征程的青年们心有所系,身有所往......
2023-06-23 16:11:52 凯迪网

入夜,华灯初上,母校的名字流光溢彩,成为“夜杨浦”的一道风景线。近日,五角场为高校毕业生“亮灯”。正如这灯光秀,持续多年的“三区联动”已步入新境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校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愈发璀璨绚烂。

“这四年,‘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我来说功不可没”,她怀揣着“独家记忆”,奔向未来;刚参加完毕业典礼,就匆匆赶着去参加比赛,这是他“致青春”的方式,高校联盟系列赛在新起点上“出发”;每周一次、风雨无阻,“最后一课”全神贯注,从艺术“小白”到现在能独立完成作品,她的生活得以改变;档案中有“前世”亦有“今生”,为学生查档提供走心的咨询服务,区校联动进一步助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传承红色基因……


(资料图)

又是一年毕业季,挥手告别校园,踏上新征程,“青年们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够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走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的新征程上,心有所系,身有所往,杨浦将为打造青年为之向往、皆有可为的希望之城而不断努力。

“创新”这个关键词贯穿了她的四年大学生活

2023年6月10日,对于王雅楠来说,是一份“独家记忆”,“在上理工的这四年,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独立解决事物的能力,让我在应对问题时能够学会打破认知再重塑自己,这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我来说功不可没。”

王雅楠是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当天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丁晓东关于创新和信念的发言,让她颇有感触:“‘创新’作为一个关键词贯穿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大二的专业课上,老师展示过一款四足机器人,虽然功能齐全、行动敏捷,但存在因为自身高度固定视野受限这一致命缺陷。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最终和老师一同完成了对四足机器人的升级改造,将无人机与其相结合,形成‘飞眼狗机器人’,也申请到了上海市级、国家级的项目。”这是王雅楠对于“创新”最直观的感受。

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梁舒寒的爸爸上一次来到上理工还是四年前,当时是陪女儿参加入学典礼,“再一次来,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两次感受大不相同,四年前是期待,现在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毕业典礼上我看到了女儿的成长。”他说。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张亦卓的手里捧着一束灿烂的向日葵,这是妈妈送的礼物。“这束向日葵是我亲手扎的,希望孩子未来依旧积极向上,毕业典礼视频里有一句话我很感动,知足且上进,我还想送孩子一句话‘希望他温柔且坚定’。”张亦卓的妈妈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李靖雯则收到了学院送出的“毕业礼”——“学士服小熊钥匙扣”“校园景观明信片”“前程似锦登机牌”……“即将踏上新的人生阶段,我会将这份礼物作为前行的动力和纪念,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向前。”李靖雯难掩惊喜与激动。

两张LED大屏实时转播,4500个椅子座无虚席,200余位工作人员忙碌地穿梭其中,校内摄影师在校园各处留住毕业生们的笑脸……所有人为“仪式感”付出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定格毕业典礼的精彩瞬间,更是为了保存2023届毕业生的“独家记忆”。

走出校园,奔向未来,这份“独家记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王雅楠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坚持秉持创新之思,把“创新”铭于心、践于行。

刚参加完毕业典礼,就匆匆去参赛,是他“致青春”的方式

刚参加完毕业典礼,就匆匆赶着去参加比赛,这是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杨阳“致青春”的方式。

今年,“韵动杨浦·秀出来”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多了一个新板块——杨浦区高校联盟系列赛。6月10日,系列赛首个项目跆拳道比赛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赛事吸引了全市近20所高校、300余名运动员同台竞技。

当天,记者在比赛后台遇到了杨阳。“我小时候学过跆拳道,后来因为学业压力放弃了。”杨阳告诉记者,进入大学后,周围很多同学都很喜欢这项运动,于是自己也重拾起了儿时的爱好,期间还取得过全国赛八强的成绩。最重要的是,这项运动也让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能以一场比赛来致青春,为大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校联盟系列赛既是对杨浦“三区联动”理念的实践,也是未来重点打造的品牌系列赛事,将结合高校学子特点,开展形式多样、时尚有趣的赛事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进一步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共同探索高校资源共享、联合创新、互利共赢发展的新模式,提升“韵动杨浦·秀出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影响力。后续,高校联盟系列赛还将举办篮球、腰旗橄榄球、电竞等项目的比赛。

每周一次风雨无阻,从艺术“小白”到能独立完成作品,她的生活得以改变

每周一次,骑车上课,风雨无阻。池勤从去年秋天起,连续两届报名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分校的掐丝珐琅残疾人培训班。从最初的艺术“小白”,到现在能独立完成作品,这堂特殊的课,改变了池勤的生活。

“想调出渐变色的话,要把铲子垂直于纸面,让两个颜色进行融合,让它过渡得自然一点……”描边、贴胶、掐丝、上色,手稳心定,全神贯注,6月16日,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分校内,池勤和同学们迎来本学期的最后一课。不同于其他艺术班的热闹,这里很少有人说话,一把小铁铲,一根细铜丝,再加上一罐彩色釉料,他们就能安静地坐一下午。

班里不乏池勤这样的聋哑学员,彼此沟通时,不能说就比划,比划不清就打字。“我非常喜欢掐丝珐琅工艺,我对这门工艺非常感兴趣。我把亲手制作的作品,挂在家里的墙上,同时我在家里也可以进行一些手工创收。我做了很多杯垫,送给好朋友,他们非常喜欢。”池勤用纸笔向记者道出心声。

45岁的丁远丽,是今年4月加入的新学员。她一下就爱上了传统而优雅的掐丝珐琅,后来把带着女儿一起学习。“老师让我们做的作品,都是以中国风为主的,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我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丁远丽说。

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分校招生培训部副主任王正玉表示:“我们会根据学员动手能力的不同,比如上一节课作业的完成度,安排下一节课的制作内容,让每个人都能有收获和成就感,从而保持学习掐丝珐琅的兴趣。”

如何让残疾人毕业后更好地走上职业道路,步入社会?

作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分校长期开设残疾人培训课程。去年,杨浦区残联启动“爱无所碍 为优而创”文创基地运维项目,探索文创助残,由上海劳林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中心承接。

“我们想通过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分校的培训班,培养、挖掘出我们需要的优秀学员,让他们熟练掌握掐丝珐琅的技艺。后续,我们会借助文创项目,设计开发更多产品,实现从技能到收益的转化。”上海劳林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高燕告诉记者。

此前,杨浦区残联开展了长期调研,摸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了解到上海开放大学杨浦分校的掐丝珐琅相关课程后,他们很快就确定掐丝珐琅为文创项目发展主轴。“这是很好的载体,不仅可以运用掐丝珐琅技艺本身,还能充分融合剪纸等其它传统元素。”杨浦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陆俊说,“我们希望推向市场的文创产品更接地气一点,比如手机壳、钥匙圈等,美观且实用,为残疾人群体带来经济收入,促进就业,实打实地改善生活。”

查档咨询服务“入校”,区校联动推进红色档案资源共建共享

6月9日,复旦大学光华楼前,该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学生杨柳一在杨浦区档案局(馆)的咨询台前驻足许久,与工作人员畅谈,“我们都不太清楚,自己毕业后档案会去向哪里,是应该自己保管,还是留在学校,还是送往户籍地?这个老师都给我解答了。我觉得活动形式很好。这些工作人员对我们大学毕业生的痛点把握很准,也很专业,直接抛出一个问题清单,让我们对照咨询,解决了我们的烦恼。”

当天,一场“奋进新征程 兰台谱新篇”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在此举行。杨浦区档案局(馆)与复旦大学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现场设摊,为往来师生答疑解惑。正值高校毕业季,不少学生就自己的档案问题前来求助,“大学毕业后,学校会如何处理我的档案?”“各类民生档案,我该如何查询?”

复旦大学机关党委的王秦曾担任过辅导员,这次,她前来为学生们“代问”。“许多学生想查询自己的民生档案,比如学籍档案、独生子女证档案等,咨询需求量很大。我听说这里今天开了咨询台,就过来一起帮大家问好。工作人员告诉我,原来‘随申办’上就能查询,很方便。”

复旦大学档案馆与杨浦区档案局(馆)还以区校联动的形式,进一步助推红色档案资源利用工作——宣传片“追寻初心路 奋进新征程——走进玖园里的红色档案”首发。该片由复旦大学档案馆与杨浦区档案(局)馆联合制作,以红色档案为主线,串联起“信仰”“爱国”“科学”主题,从档案视角,充分展现了曾居住于杨浦区国福路复旦大学玖园的陈望道、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四人追求真理、克难攻坚、科学报国、淡泊名利的精神与风范。

复旦校方表示,未来,学校档案部门将与杨浦区进一步加强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推进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打造杨浦红色档案文化精品,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上海杨浦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