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 正文
增程式电动车日益受宠,但车企卷“热效率”可能方向错了
2023-06-23 17:55:40 雷科技

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国产自主品牌成功通过新能源 " 弯道超车 ",走在了汽车行业的前端。

一方面小通(ID:dianchetong233)对优秀的国内自主品牌与成熟的供应链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国内部分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辅助驾驶、三电等软硬件技术方面,已经超越了拥有多年造车底蕴的传统企业。


(资料图)

(图片来自理想)

在充电网络覆盖媲美加油站前,纯电车往往是自带 " 续航焦虑 " 的角色,尤其是早期的电动车,三电技术不成熟,买电动车跟买了一个 " 爹 " 似的。此外,考虑到电动车的特性,小通(ID:dianchetong233)暂时还不太建议那些充电不方便、经常跑高速的小伙伴考虑入手。

电动车不能满足他们,那么混合动力就成为了首选。其中比较特殊的,恐怕就是增程式了。这种 " 烧油发电 " 的奇葩组合一直以来被吐槽 " 脱裤子放屁 "、" 披着电车皮的燃油车 "。因为能量的转换必定伴随损耗,简单地去理解,燃油转电能,肯定会比直接燃油驱动吃亏。

关于增程式的解读有很多,不管硬件怎么变,原理都一样。最浅显易懂的说法就是 " 带充电宝的电车 ",只是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增加了补能手段,赋予用户一种 " 加油就能跑 " 的心智,从而打消电动车自带的 " 续航焦虑 "。

哪怕没有 " 续航焦虑 ",厂商同样要为自己增程系统的优越性大力宣传,这其中必然要围绕发电效率、噪声、稳定性、低电量功耗下降等方面展开工作。

如何让消费者简单直白了解到增程式的优势,一时间成为厂商最头疼的问题。

以往选择少,车企只需要宣传增程式 " 没有焦虑 " 即可,但现在来抢市场的选手多了,那么围绕增程式系统的竞争在所难免。

就像当年厂商宣传电动车的性能一样,标称马力,并用百公里加速来衬托电机的强大。哪怕在一辆主打家用舒适的电动车上,厂商对这一类数据的吹捧孜孜不倦。

同时这也会引出一个问题,大家或许都会变得 " 唯参数论 ",某辆车的百公里加速慢上 0.1 秒,分分钟能成为槽点,甚至忽略产品本身的定位与其它配置。

(图片来自零跑)

增程车上谈热效率,不亚于在一辆家用车上谈百公里加速。

所谓发动机的热效率,是一个用来评定燃油机经济性的一个指标,简单点说就是看发动机对燃油的利用情况。燃油转化为动力的过程十分复杂,并且伴随很多机械部件的摩擦与损耗,所以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说,燃油机的热效率不可能达到 100%。

一般的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大概在 25%-35% 之间,但是经过多年的燃油机技术发展,一款表现优秀的且行业公认的燃油机,其热效率均在 40% 甚至更高。现今的国产发动机,大多都能做到 40% 以上,连发电用的增程机也有这样的表现。

但发动机的最佳热效率和电动车的标称续航一样,是车企在某个最佳的工况和节点下实现的。普通用户之所以会觉得自己用不出官方测试出来的油耗 / 电耗表现,其实也跟使用工况有关。

厂商一味追求参数上的提升与突破,却忘了消费者真正的诉求。

小通(ID:dianchetong233)刚说增程式汽车的增程器没有变速器,意味着它只会以官方设定的最佳工况运行,热效率已经是恒定不变的。

毫无疑问,增程器效率更应该通过 "1 升油能发几度电 " 来体现。近期长安深蓝利用了这一角度,向外界宣传自家 " 原力智能增程系统 " 的效率,具体是 "1 升汽油能够换来约 3.3kWh 的电量。"

(图片来自长安深蓝)

小通(ID:dianchetong233)动用了一下体育老师教的数学算了一下,如果一辆电动车的百公里电耗为 16kWh,那么这套增程系统便可以做到 1 升油提供约 20 公里的续航里程。

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使用工况存在许多变数,对实际续航的影响可大可小,比如高速馈电时,增程式车型的油耗会比平时更高。

这里不是说家用车宣传动力性能就是错误的,厂商做得好的地方应该被消费者知道,这一点在增程式上同样适用。

油电混合与插电混合就不一样了,燃油机在汽车达到一定速度之后便会介入,用来驱动汽车。涉及到燃油机驱动,热效率便会是一辆汽车省油与否的判定标准之一,这时宣传热效率便是正确的。

增程式到底是不是过时技术,再讨论已无必要,小通(ID:dianchetong233)只能说看市场反映即可。越来越多造车新势力着眼增程式动力,是综合自身竞争力后的考量,也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

也可以说增程式是厂商兼顾续航与整车成本的折中考量,把电池成本省下来,放到其它地方,不失为一种取巧方式。当然,这只是解决 " 续航焦虑 " 的权宜之计,它不是未来。

做增程式并不只有理想、问界,零跑、长安深蓝等新势力,以及部分传统车企,甚至目前生存状况堪忧的天际汽车,都有对应的增程式车型。随着加入增程式的车企越来越多,我们的选择变得丰富,入手门槛也逐步降低。

到了今天,人们对增程式的要求早已不局限于所谓的 " 续航焦虑 "。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增程机的发电效率,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噪音之类的反而是大家关心的点,身为推广增程式系统的厂商,更应该注意到消费者的诉求,而不是看别人宣传热效率,自己也凑热闹。

既然是烧油发电,那么增程式的效率更应该聚焦于 "1 升油能发几度电 " 上,发动机不参与驱动,同时工作频率也是恒定的,热效率对用户的参考价值又有多大?小通(ID:dianchetong233)认为长安深蓝算是找准了增程式的宣传方向,用最直观的数据体现增程机的补能效率,反而更能为用户购车提供有力的参考。

发动机参数固然重要,但背后的发电效率、振动、噪音是参数所不能体现出来的,所谓热效率的体现也不够直接。总而言之,产品宣传的重点不应该浮于参数之上,不论是增程式效率或者是产品的其他方面," 对症下药,解决痛点 " 仍旧是上上策。

车企啊,是时候放弃无意义的参数内卷,看看消费者的真实诉求了。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