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因为孩子的建议,小区公园里安装了凉亭,居民散步时不再担心无处歇脚;因为老人的建议,社区建起了便民食堂,满足了周边居民健康、便捷的就餐需求;也是因为一项“邮箱提案”,小区楼道里安装了“爱心椅”,解决了老年人上下楼无处歇脚的烦恼……在胜利街道27个社区,反映居民真实呼声的建议正在改变着社区的很多细节。
让社区成为百姓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是胜利街道始终铭记在心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胜利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四邻”责任社区创建为蓝图,在社区全面开展议事协商行动,从社区角度打开参与式治理的“大门”,进而搭建推动社区问题共议、决策共商、事务共理的重要平台。在近三年的探索实践中,社区议事平台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流程体系和管理结构。
挖能人,“阿姨”成“专家”胜利街道以能人挖掘作为推动社区议事协商的原动力。通过社区走访、活动开展、自主报名等挖掘居民骨干1200余名,并始终关注社区居民在这其中的成长和发展。在锦华社区,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认识了社区能人李阿姨,阿姨年纪不大,热心公益,性格开朗大方、能言善语,有一定的号召能力。一方面,增强居民自治意识。社区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教育、营造社区参与氛围等方式培养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及自发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居民自治能力。社区通过微创投大赛和各类社区活动等对其进行赋能培育,让居民有能力参与到社区服务和治理的具体工作中来。在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社区公共事务协商过程中,借助“李阿姨”这样的“能人”,激发社区活力,以居民影响居民,建成多元化、多样性的自组织,实现“四邻一家亲”的治理新模式。 搭平台,“凉亭”变“剧场”居民喜欢在社区中的小凉亭、早餐店、树荫下等地方聚集闲聊。因此,这些常见的聚集地就成为胜利街道社区居民议事协商的“剧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邻里剧”在这里上演。胜利街道搭建由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社区自组织负责人、商家等多元群体组成的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提案协商平台,牵头、引导、审核提案形成。明确个人、联名和组织提案三类提案形式,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全面开放党群服务中心各类阵地,打造“邻里茶馆”“四邻议事亭”等议事场所,设立线下“话匣子信箱”和线上“云共治平台”,推广“书记居民面对面”“周二说事”等议事机制,全面收集堵点难点,提炼形成社区提案,真正把舞台“让”给居民、话筒“递”给居民。 建机制,“需求”换“承诺”“爷爷接我放学回家,每次上楼梯都要歇一歇,如果能在楼梯安装个座椅就好了。”在胜宏社区的提案邮箱里,有这样一封信引起了社区书记的注意。2022年2月,胜利街道深化议事协商机制,制定《胜利街道社区提案指导手册》,根据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网络理政高频民生事项,形成涵盖建设、整治、安全在内的6类《社区提案鼓励清单》和13项《社区提案负面清单》。小区事居民提,小区事居民议,一场名为“转角遇到爱心椅”的项目在胜宏社区正式开启。该项目邀请物业代表、楼道长、居民代表和网格员及小区优秀志愿者群策群议,从座椅样式及安装位置、再到项目名称的选择,按照投票的方式最大程度依照居民意愿实施。想法一出,一呼百应,73名居民全程参与改造,300把可折叠的“爱心椅”顺利安装完毕并在居民的自觉维护下光亮干净。居民们兴奋地表示,这是小“提案”营造出来的大风景。 抓反馈,“等靠”到“掌声”在社区居民议事协商整个流程中,社区均设有配套的跟踪机制去监督保证方案的执行。社区人员保证做好会议记录,分配职责到位,定期汇报反馈,召开报告会议。通过行动的开展,观察居民需求的变化、问题的改善或转变,从而监督行动的成效。同时通过居民的反馈,收集新的需求,再次回归到居民表达和议事机制上,形成良性闭环的工作路径,从而不断调整服务平台的输出,不断完善民主协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社区里积极参与议事协商的邢阿姨表示,自己之前成日里也只有打牌一项活动,觉得自己正在逐渐被社会淘汰,如今自己的提出的建议和思考也常常被社区采纳,感觉到自己又能发挥余热了!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工作以来,仅试点社区协商解决老旧散弃管小区物业管理、社区宠物饲养、小区绿化、下水井堵塞、巷道改造、供水供电供暖等方面的难题300余件。民众所言提案有声,大大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家里有了困难主动和社区说,找社区办,蔚然成风。胜利街道始终坚持以百姓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同时,自身价值也得到体现,服务社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明显增强,将过去“我提出、你办理、我受益”的治理模式创新为“我主张、我参与、我推动”的共治理念,居民才真正成为城市社区治理参与者、推动者、享有者。
投稿邮箱:sljdxcb@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