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腾出发展要素 抢抓产业机遇_当前简讯
2023-06-22 12:35:07 新华网

腾出发展要素 抢抓产业机遇

浙江绍兴“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践观察

越城印染、化工,柯桥纺织、印染,上虞化工、机电,诸暨五金、袜业、珍珠,嵊州领带、厨具,新昌医药、轴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万马奔腾,绍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


(资料图片)

在改革中成长壮大,又依靠改革涅槃新生。作为浙江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近年来,绍兴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紧抓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准高科技产业赛道,持续推动“跨域整合”“全域治理”,腾出发展要素,抢抓产业机遇,成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实践样板。

坚决推进“腾笼换鸟”化解“成长的烦恼”

传统制造业曾在经济增长、就业带动、税收扩大等方面有过重要贡献,但在社会发展进步中也遇到瓶颈:能耗负担重、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发展后劲不足。

发展形势所需,变革势在必行。绍兴是江南水乡、地处丘陵地带,平原面积占比仅18.3%,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占比超过85%,可开发的存量土地资源极为有限且分布零散,用地不足导致优质项目无法落地。

2017年,绍兴成为浙江省唯一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开启传统产业全市域全领域的大提升行动。

将中心城区越城区的印染、化工企业,整体搬迁集聚到柯桥区、上虞区——全面启动“跨域整合”,是绍兴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重头戏”,更是“硬骨头”。

当地干部回忆说,头五个月,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有的区不情愿接收,因为水电气设施需要投资配套;有的区不情愿转出产业,因为经济增长数据做减法;有关企业也不情愿搬迁,因为涉及大量事务变动。

搬迁集聚之前,越城区有印染企业47家、化工企业35家,工业总产值超过400亿元,占当地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近四成。推动两大支柱产业整体搬迁,势必“伤筋动骨”。

如何凝聚“壮士断腕”的决心?组织企业组团、兼并重组、征收退出、转型发展等分类施策,建立“每周快报”发到涉及区县、涉改企业,5个领导小组全面走访企业、解读政策,抓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单位带头搬迁,帮助企业解决厂房层高、员工安置等实际问题……

“观念的扭转引领行动的加速。”绍兴市发改委主任何坚刚说,坚持担当作为、事在人为,绍兴实施“组合拳”推进印染、化工产业整体搬迁集聚工作,以短期阵痛化解“成长的烦恼”。

此后,越城区47家印染企业全部搬迁集聚,5个印染组团落户柯桥印染集聚区,18个化工项目异地开工建设,累计腾出土地1万多亩。

增量转型与存量提质并举

5月10日,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这是绍兴集成电路“万亩千亿”平台首家自主培育的上市企业。

在绍兴市越城区,以中芯、长电、豪威等链主型企业为引领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集聚上下游将近123家企业。主导产业从印染、化工转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越城是绍兴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缩影。

既要迎难而上“腾笼换鸟”,更要善作善成“凤凰涅槃”。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俞灵燕介绍,在腾退土地上,绍兴全力打造“泛半导体+”全产业链闭环的“绍芯谷”,实现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增量转型,存量提质。在“跨域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效后,绍兴“大整治”与“大提升”深入推进,全面启动开发区(园区)工业全域治理,并以数字经济为抓手赋能工业提质增效。

2019年,绍兴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改造1320家企业。2021年,绍兴启动智能制造五年提升行动,打造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企业群体、产业集群。

走进迎丰科技厂区,“织造印染产业大脑”中的“数字孪生工厂”模块正在有效运作,实际业务和生产场景被模拟、分析、追踪、比对、测算,产品质量、成本等信息实现全程追溯。

目前,由柯桥区建设的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在浙江省产业大脑能力中心上线。项目累计接入数字供应链、设备云联、智能排产等应用场景20个、接入纺织印染企业1800多家,基本实现全区印染企业全覆盖,推动行业生产效率提高8%以上,能耗降低10%以上,良品率提升15%以上。

数字经济动力凸显。今年1-4月,绍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产值达到291.5亿元,同比增长18.3%。

轻装上阵抢抓产业变革机遇

搬迁集聚之后,绍兴印染、化工企业数量从82家降至23家,用地面积从10202亩降至6571亩,但产值从400亿元提升至900亿元以上,税收从18亿元提升至65亿元以上。

坚决推动跨域整合、全面提升的绍兴工业,以更加轻盈灵动的姿态迎接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发展空间豁然开朗。

走进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总投资130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嵊州新能源装备产业已经集聚规上企业83家,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加速释放。近五年间,嵊州共引进投资项目196个,总投资额达到1464亿元。

今年一季度,绍兴市生产总值达到17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2022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绍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2亿元,同比增长7.3%。

轻装上阵,动力凸显。绍兴经济发展增速从2018年在浙江省内排名倒数,持续提升至目前第三位。

记者了解到,目前绍兴以集成电路、高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视觉四大浙江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龙头,驱动新兴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五年多来,绍兴推进“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折射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变:从释放个体创造力的“市场效应”,到推动跨县区统筹、更大范围布局分工的“集聚效应”,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记者 方问禹)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