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丧尸片说起,探讨《生化危机》背后的秘密
(相关资料图)
电影《生化危机》终章上映之后被不少人吐槽没有新意,桥段老套,与前五部刷情矛盾。但是,无论是为了电影还是为了情怀,依然有不少丧尸电影的忠实观众走进电影院,感受《生化危机》的精彩谢幕。那么,丧尸电影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其实,丧尸电影并不是现代电影的产物,有史可查的第一部丧尸电影可以追溯到85年前,也就是1932年上映的《苍白丧尸》。这个时期的丧尸电影主要是源于黑人对巫毒教的信仰,主要表现欧美白人对于黑人奴隶抵抗气势高涨的憎恨。
美国的丧尸文化脱胎于美国人对来自异国的神秘族裔的舞蹈和仪式的无知和迷恋。20世纪初期,美国人对加勒比地区的奴隶与殖民文化,特别是海地的土著巫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丧尸的英文叫 zombie,这个词的词源就是来自海地的巫毒教。早期丧尸片最有代表的要属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1978年的《活死人黎明》、1985年的《丧尸出笼》,这三部电影都是由一个导演导的,他的名字叫乔治·A。罗梅罗,是现代恐怖电影之父。罗梅罗让丧尸电影成为新的一个片种,让一些新形象怪物出现,成为现代恐怖电影的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复活的传说和描述,直到现在还有人在讲,新宠儿。
包括在中国民间也会流传尸的传闻。香港也是。以香港僵尸片为首的中国僵尸片在华语地区乃至亚洲各国都一度受到狂热的追捧,比如经典的僵尸剧一林正英版的《僵尸先生》。港僵尸片中的僵尸与西方电影中的丧尸的区别,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类型区分,有不少人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但是,从影片形象和角色形成原因来看,“僵尸”顾名思义就是僵硬的尸体,属于中国民间传说的鬼怪,源于中国明清时期的民间传说。所以,在僵尸电影中,僵尸身上的朝珠、官服、顶戴花翎一样不少。比如,林正英版本的《僵尸先生》的造型就是穿着清代衣服、留着长长辫子的形象。
在民间传说中,这种僵尸特指人类的尸体在死后因为阴气过重变成了妖魔。但是,丧尸有一点跟它有非常大的性质区别。丧尸更多的是以活人变死人为主线,是由人类受到某些因素,如病毒、辐射等影响而演变成的。它们是没有人性的尸体,严格来说根本不是活物。乔治·A。罗梅罗的“丧尸三部曲”,不但成为丧尸电影的一座里程碑,还为当代丧尸电影定了几条法则:
第一条,丧尸本身没有任何意识和思考能力,完全靠本能在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金山行》中的丧尸连门都不会开,进而在这一点上给了人类太多的生存机会。
第二条,丧尸喜欢吃人肉,会为了找寻活生生的人肉而袭击人类。大家可以从美剧《行尸走肉》中看到很多这样的情节。
第三条,丧尸会感染。被丧尸咬到的人死后也会变成丧尸,攻击原本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这也意味着丧尸是没有其他想法的,它的本能就是去吃人。
第四条,丧尸早已是死人。轻微的肉体伤害不能伤害到它,因为它本来就死了,只能依靠爆头等比较暴力的手段才能将它打败。
第五条,丧尸可以成群结队地组成缓慢前行的丧尸集团。丧尸会成群结队地追杀活人,借此所产生的恐慌可以造成观众强大的心理压迫。
不过,由于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最近的丧尸在行走速度上加快了很多,《僵尸世界大战》《釜山行》里面的丧尸都能健步如飞,密密麻麻的一片,看上去非常壮观。现代病毒丧尸片是来源于日本这个国家,它们的很多意识都是很独特的,比如有一个日本公司推出了一款《生化危机》系列游戏,之后美国作家将其改编为同名小说。2002年,《生化危机》产生了第一部,可以被称为是现代丧尸电影的起源。所以,现代丧尸的文化基础其实来自日本。这就相当于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但是来自中国。即当年的高俅喜欢的蹴鞠。
病毒丧尸片之所以产生于日本,是因为日本是一个科技高度现代化的国家。一旦科技发达程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就难免会遇到人们对科技造成的危机和如何在危机中自救的思考。现代的丧尸电影又发达于美国,不仅因为美国拥有高超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水平,也与美国高度的社会自由、传统的冒险文化、英雄主义和对高科技生化的研究有关。美国作家出版过一本书叫《僵尸生存指南》,其中详细介绍了丧尸危机的类型和判断方式、丧尸武器的选择、建筑的防御准备,甚至丧尸占领全球后的生存策略,在书的最后还有一个作者的声明,包括真实的丧尸袭击事件年表,整本书编得绘声绘色,特别像真的。之后很多与丧尸有关的电影、游戏、小说,比如《僵尸世界大战》《死亡录像》《温暖的尸体》等,都以这本书为理论指南。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2011年在官方博客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叫《准备方案101:丧尸启示录》。美国疾控中心人员写道:你要在家中常备急救箱,这样才能在丧尸出现的前几天尽快逃离到远离丧尸的难民营,你还应该与家人提前定好应急方案,比如当丧尸走近家门口的台阶时,你们要往哪儿逃、跟谁联系等。可见丧尸在欧美国家是多么深入人心。
本文金山急救箱(金山急救箱最新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