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吉林日报讯(姚昊昱)通化市法院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立足职能,采取措施,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渠道疏导、多样方式施治”的多元化纠纷解决联动机制,构建诉源治理好“枫”景,助力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去年以来,诉前案件导出率91.12%,导出调解率86.5%,新收诉讼案件同比下降29.88%。
近年来,通化市法院坚持多元共治,精心搭建诉前调解体系。加强与法院外部各部门之间协调联动,与人大、工会、妇联、医疗、保险等46个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引入117名调解员、选聘26名退休法官担任特邀调解员。与通化市司法局联合设立援助律师驻法院工作站,设立以来共为3300余人提供无偿援助服务。全市两级法院均成立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推动涉府纠纷由个案协调、事后化解向前端治理、源头预防转变。全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全部入驻矛调中心,入住以来化解案件364件。按照“一员多格”配置要求,全市176名法官对接网格5548个,以各社区和乡镇“综合治理微信群”“法官进网格微信群”等为载体,实现网格法官与网格员之间信息实时共享,形成“网格吹哨、法官报到”工作新模式,及时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去年以来,全市法院网格法官共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899次。
他们根据辖区纠纷实际,在全市法院开展“一院一品牌”专项调解创建工作,通过打造专项调解组织,提升诉前调解效能。辉南县法院在辖区内开辟涉水稻案件“绿色通道”,打造“水稻”巡回法庭,为特色农产品经济保驾护航;东昌区法院建立“万峰滑雪场法官工作室”,及时处理纠纷,为滑雪爱好者提供贴心法律服务;柳河县法院打造“法官进空港,护航促发展”专项调解组织,全力助推通化民航事业发展;二道江、通化县、集安市、梅河口市法院也根据当地产业情况设立“围钢”“蓝莓”“人参”“旅游”等专业调解组织,更好地解决纠纷,护航当地经济产业发展。
另外,通化市法院还致力于创新诉源治理方式,不断探索出司法释明中心、四季巡查等适合当地的纠纷化解新机制,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深度发展。同时,充分借助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以“面对面+键对键”的“互联网+”新模式,让当事人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为诉前调解赋能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