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 正文
环球精选!端午情韵 镌刻精神
2023-06-24 08:33:12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相关资料图)

艾草的幽香和粽子的鲜美,提醒了奔忙于生活的我们,又到端午节。佳节沉淀中国人厚重的文化品格、习俗,寄托深沉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品读端午,致敬传统,触摸根脉,完成一次身心的精神洗礼。

端午有骨性。“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端午,最重要的文化内核,是由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青史凝聚阐发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无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屈原至诚报国的境界,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随着端午的文化传承,穿越历史长河,已经融入无数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追求,融入民族的血脉。

端午有诗意。唐诗宋词中对端午节多有描述,单是72卷《全宋诗》标题有“端午”二字的诗歌就有218首,写到端午情景、习俗的就更多了。关于端午包粽子,唐代诗人元稹有诗句云“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诗句“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宋代欧阳修在《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中这样形容:“五色新丝缠角粽。”看得出宋人对包粽子很有讲究。每个传统佳节,在中国,都一端连着当代生活,一端连起跨越千秋百代、千山万水的历史情境、诗韵乡愁。习俗要代代传承而留住根脉,诗情应承继弘扬以滋养生活,文化要赓续开新而繁荣兴盛。

让节日的文化符号重新闪亮,为的是弘扬千古涌流的中国优秀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融汇的今天,包粽子、佩香囊、插艾草、赛龙舟……我们仍然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节日内涵,品读传统文化,在传承爱国情怀和文化风俗的仪式体验中,表达人们寄情言志、团圆孝亲、强身健体的良好祝愿。带着文化自信,我们将积聚起更深沉持久的前行力量,稳步走在文明发展更新的人间正道上。

(王慧慧 吴晓征)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