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脑机接口技术又有新进展
脑机接口技术概念图。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最近,澳大利亚一家公司推出一款名为“支架”的脑机接口技术。该技术通过颈静脉植入,将16个电极组成的集合网推送至大脑旁边的位置。这种无需在头骨上开洞的方式安全可靠,大大降低了使用者面临的健康风险。
脑机接口技术从问世开始,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将电极放置在特定大脑区域旁边,读取电活动并将想法和意图转化为控制信号。脑机接口技术将人类的大脑设置成“终端”,连接外部设备,进而使大脑和设备建立直接通信,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通俗地说,就是人类用自己的意念去控制机器。
目前,脑机接口可分为三种方式,即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
非侵入式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只需要将记录脑电信号的设备穿戴在头皮附近即可。这种方式获取的脑电信号传递衰减严重,信噪比较低,但对使用者来说较为安全。
侵入式和半侵入式都需要脑颅手术的支持。其中,半侵入式会将获取脑电信号的电极贴在颅骨或者大脑皮层的表面;而侵入式会打开颅骨,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组织当中。采用侵入式的方式,使用者面临的健康风险相对较大,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物理损伤和严重的免疫排斥。
脑机接口技术最初应用于医疗领域,它可以帮助失去基础行动能力的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和交流能力,也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随着对脑电信号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脑机接口技术还可以提高健康人群的感知力,在军事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脑机接口技术或将使人类和机器实现真正的“合二为一”。如果指挥人员或者士兵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对武器发出作战指令,那么这不仅能够增强士兵的行动能力、指挥能力、作战能力,甚至还可以发展无人军事行动,降低人员伤亡率。
脑机接口技术或将帮助人类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在战场上,士兵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给其物理感官增加了很大的认知负荷。脑机接口技术理论上可以将信息从一线勘察设备,如无人机、战斗机等直接传输到使用者的大脑相关区域,绕过了物理感官的使用,有效增强使用者对战场的观察、提高使用者决策的速度。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即时检测、监控士兵的身体状态。该技术可实时地监控士兵的脉搏、心跳、情绪状态、认知负荷程度等。一方面,在士兵负伤时可通过抑制脑电信号的传递减轻疼痛感,以便更好地实施救援;另一方面,也可以凭借监控到的数据作为参考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式,以及在模拟训练中对士兵进行有效精准的评估。
目前,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也在逐步制定相关计划和部署执行机构,将这一技术纳入到未来的军事发展战略中。
在未来的战场上,脑机接口技术很有可能成为一项主要的作战优势。某些情形下,人类并不需要亲临战场,只需作为一个终端,将思想转移到AI机器上,就能够实现在认知上的无缝协作和同步思考,真正实现科幻电影里用意念控制武器的震撼战斗场景。(李 悦 刘 港)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