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 正文
端午庆佳节 舞动长三角丨除了吃粽子,南通人的端午还有…… 天天资讯
2023-06-22 05:49:17 929南通交通广播

端午粽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节/

《舞动长三角》

端午节不仅是时间节点,也是文化符号,更是年中加满干劲、勠力奋进之时。人们在多彩的节日里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不断前行的力量。长三角区域城市交通广播联盟特别策划端午节特别节目《端午庆佳节舞动长三角》。                                      

南通人de端午

别有一番滋味

穿 粽

关于端午的习俗很多,吃粽子自然是第一位的。南通人粽子的裹法有“穿粽”和“扎粽”两种。有些手巧的,还专门为伢儿包一些方的或牛角形的小粽子,既好玩,又不会给孩子吃“伤食”。

和 菜

过去,南通端午节各家各户要吃和菜、大蒜头儿烧黄鱼、油煠河虾儿、大蒜头儿烧红苋菜。

粉皮、韭菜、豆芽、蛋皮丝、虾仁等和起来炒的一只菜,谓之”和菜” 。地方父老自有一番传说 :相传明代通地屡遭倭寇骚扰,有一年的端午,倭寇又来侵犯,抵御的青壮年们仓卒之间,混和着肴菜饱食一顿,然后奋起抵抗,打得倭寇魂飞胆丧。为了纪念这次大胜,吃”和菜”的风俗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踱端午

饭后,老南通们要全家出门“踱端午”。所谓“踱端午”,就是慢慢踱踱步。旧时这一天正午后,商店和作坊都停业,店员工人可得半天休息。过去一般到魁星楼和北土山,或者在城河边上看看营兵的龙舟竞渡,到儒学前看打把戏,到戏园、茶馆去看戏听书,后来有了五公园,也就变成了南通人踱端午最好的场儿。

“五 毒 日”

驱邪花样多

南通“五毒”

南通指的“五毒”是百脚、壁虎子、蛇、蝎子、癞疤。实际上是因为大夏天到了,又热又潮湿,人本来就不舒服,加上这些蛇虫百脚还要出来伤人。为了祈求合家安康,老百姓就从长期的疑虑和恐惧当中,想象出了一套能够化解的习俗,例如在堂前家里挂钟馗像,房梁上贴符箓,以求辟邪趋疫;在门上头插菖蒲,挂独头儿大蒜,用艾条、苍枝、柏枝烟熏,妇女还有插石榴花等的习俗。

写“王”字

以前端午节,一家老小要吃雄黄酒,还要蘸雄黄酒汁,在小孩额头上写个“王”字。古人认为,这样就可以使孩子的身体像老虎一样强壮,百病不生。此外,把雄黄酒撒到壁角落头,能驱赶或者避开毒虫的侵害。

“百索子”

“南通伢儿最显著而又普遍的,是在外头衣裳的外头再加一个红兜肚。”考究点儿的兜肚是绣花的,上头绣的是所谓五毒,不过为主占画面的是老虎,所以又叫“老虎兜儿”。婴儿端午穿的鞋子也是老虎脸的。再用一种红颜色或五色丝线编成的丝条,往兜肚襻扣里一穿,这根丝条就叫“百索子”。

启东“癞宝浆”

我国最早的农学专著《齐民要术》中有五月捉癞蛤蟆的记载。启东是中国有名的“癞宝浆”,即贵重药材蟾酥之乡,蟾酥是用癞蛤蟆表皮腺体的乳状分泌物干燥而成,自端午起捉癞蛤蟆刮取其浆制作成的启东蟾酥曾畅销全国,具清凉解毒、消炎止痛功效,可治疔疮肿毒等,也是“六神丸”等著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濠河赛龙舟

端午的龙舟表演是节日的重头戏,南通划龙舟最早的是驻狼山营兵,气势极为壮观。而今龙舟竞渡已成为市区濠河端午节的大型体育健身运动项目,深受市民青睐。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