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开始,如何科学精准地填报志愿,如何全面理性地规划升学之路,是继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面临的又一“大考”。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却动起了“歪脑筋”,利用考生和家长信息不了解及侥幸心理,设下各种陷阱实施诈骗。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高考招录没有“特殊渠道”
利用所谓的“内部指标、线下招录、单独招生”进行违法诈骗是不法分子的常用伎俩。一些不法分子声称“认识某某领导”“认识某某招办”,可以“走后门”“搞特殊”,实际上都是不可能的。高校招生严格按照国家和相关政策实施远程网上录取,没有内部指标,不存在任何人为操作的可能性,更不可能突破政策实施所谓的“线下招录”。
(资料图片)
重要提醒:防范涉高考诈骗,提高防骗能力,关键要做到不偏听、不轻信。考生填报志愿、查询录取结果,均应通过“青海省教育考试网”和“青海省教育考试”微信服务号官方渠道,并借助学校官方渠道核实录取通知书的真伪,让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高考理念深入人心。
“大数据志愿辅导”不可取
由于每年高考的考生数量不同、院校的招生计划数不同、考生的选择倾向不同等因素,同一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可能会有变动,且变化幅度不可控、不可测。部分机构宣传的“大数据志愿辅导”基本都是沿用去年的分数、位次进行估算,这些信息在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供的招考资料和志愿填报系统中都能查到,本质上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如果作为辅助参考或许不错,但是过于依赖的话仍然不太可取。
重要提醒:“大数据”最多是辅助计算“上某个学校”概率的问题,无法解决考生“上什么学校”的选择问题,不能迷信“大数据”。
“有关系”千万别信
进入招生季,各级招办工作人员成了各方争相邀请咨询的“座上宾”,但是,在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廉洁招生的大环境下,各级招办工作人员也是在招委会的领导下,按照国家和青海省招生政策,以及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择优录取。同时,相关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对招生过程实施监督。
重要提醒: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国家级考试,从命题到考试再到招录环节,均有极为严格的工作纪律,也有严密的监督和监控措施。其实,骗子的伎俩并不高明,之所以屡屡得手,只是因为营造了“内部有人、有关系”的神秘感,迎合、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代填志愿、不录取包退费”是空谈
一些机构宣称可以“代考生填志愿,不录取就退费”,也是近年来多发、频发的新型欺诈手段。一般这类填报服务,基本上打着“一对一”的名义进行高收费几千元甚至数万元不等。机构在推荐志愿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推荐大量低分院校以提高录取概率,只强调了“录取与否”,而有意忽略了“上什么层次的学校以及专业”等关键信息。同时,按照概率,在其服务的考生中,总有一些考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被学校录取的,机构只需坐享其成就可以。甚至还有更为恶劣的,是机构掌握了考生信息后,与一些招生中介串联,将考生信息“倒卖”给招生中介从中牟利。
重要提醒: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乘虚而入。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全省各级招考机构、高中学校等组织开展的高考招生录取政策宣讲及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均为公益性活动,不会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凡打着“专家”“名师”旗号开展上述活动,并收取费用的机构或个人均为违法违规的“黑机构”“伪专家”。请各位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造成财物损失。如发现有机构或个人违反以上规定收取费用的,可及时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投诉举报。
来源:青海省教育招生考试
监制:刘幸海
责编:寇荣
编辑:冯丽晨、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