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水稻也有性别之分
【资料图】
要想实现高产
也得人工参与
让父本和母本在“对的时间”相遇
从而实现高质量“怀孕”
提高“孩子”的质量和数量
……
昨日,在邛崃市临邛街道关家村高标准农田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内,从空中俯瞰,一望无垠的水稻父本、母本在田间高低交错,排列整齐,宛如一张巨大的绿毯。
眼下,正是水稻抽穗扬花,进行授粉的关键期,授粉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杂交水稻制种的质量和产量。
和人类怀孕一样,水稻想要繁殖得更快更好,只有让“双亲”的开花时间相遇,才能完成受精结实。
为了让母本开花与父本盛花更好地“相遇”,农业科研人员正在试验一种试剂,使母本开颖数量增加,并提早开花时间,克服母本开花习性差和不利授粉天气影响,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
“这是花时调节剂,主要成分为植物激素还有其他一些复配剂,主要功能是促使母本提前开花,让母本和父本花时相遇,提高授粉成功率。”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硕士研究生仝云青介绍说,试剂调配成功后,使用无人机将其喷洒在水稻母本材料上,静待1个小时左右,父母本花时就能成功相遇,从而受精结实。
记者了解到,该项无人机花时调控技术是四川农业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今年在邛崃实现首次应用,有望大幅提高杂交水稻的制种效率和制种产量。
无人机授粉 20倍人工效率让水稻“怀孕”
正午时分温度最高时,是水稻授粉的最佳时间。过去,人工授粉堪称杂交水稻制种中最辛苦的环节。而此时,在田间地头不见顶着炎炎烈日拉绳“赶花”的农人,只有两架无人机来回穿梭。
无人机飞手金桃操纵着无人机,在稻田上空来回匀速掠过,产生的气流在稻田里划出一道道波浪,让父本水稻的花粉被高高扬起,均匀地飘向母本水稻,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一块大田的授粉作业。
“我们利用无人机扇叶产生的风,把父本花粉吹散出来,使它授粉成功,比人工效率更快,无人机一台一天可以操作50亩。”金桃说。
无人机授粉是制种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该项技术在邛崃被大范围推广应用。
“无人机授粉最大的优势在于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梁越洋介绍,传统授粉是采用人工拉绳“赶花”方式,而授粉时间是在太阳最大的时候,“一架无人机每天可以为50亩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效率是人工的20倍。”
机器人巡田 一台可管理100亩
在固驿街道3000亩高标准农田制种核心区内,一台名叫“崃·见田”的智慧机器人显得异常醒目。
这台机器人通过一条携带着超高清“眼睛”,最长可达3米的伸缩机械臂,可以对28平方米内的水稻父母本进行360度全覆盖观测。随着摄像头不断变换位置,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内就可以实时看到稻田里的气温、苗情、墒情、虫情等数据。
这台智慧机器人是天府现代种业园入驻企业最新研发的一款提供田间作物生长关键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的农业智能装备,所有操作都可以通过远程进行控制,足不出户完成定点巡田的功能,且单台设备就可适用于100亩田地。
该设备为四川熵辰智禾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崃·见田’是针对制种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痛点,解决关键环节的一些实际需求,孕育出的一台人工智能设备。”公司负责人江平介绍说,除具备传统的气象数据采集外,同时还将一些创新理念融入其中,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实现定点巡田。
从花时调节到无人机授粉再到智慧管家,一个个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都得益于邛崃在制种全程机械化示范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发展。作为杂交水稻国家级制种大县,邛崃年制种面积达2.8万亩,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约480万公斤,位列成都市第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柯雨 责任编辑 何齐铁 供图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