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世界观焦点:宋代最高学府太学:从国子监附属机构独立出来
2023-06-22 05:25:50 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宋代的最高学府就是太学,太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适合自身的一套完整的体系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宋代政府培养大批的官员和学者,太学的官员发展是与太学的兴衰密切相关同时太学的发展又影响到了从太学出来的官员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太学在整个宋代的发展是曲折的,从兴起到衰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宋代从建国到灭亡一直奉行的都是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说为了培养大量的文官教育必不可少,在中央上太学成为了最高的学府和教育的行政机构。太学的官员作为了太学的老师成为了管理者管理着太学的行政和教育方针的制定,这对宋代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宋代的教育体制是比较完善的并且经历了多次的变革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同时太学顺应了形式代替了国子监成为了宋代官学的最高学府。

五代十国时期也正是藩镇割据最为厉害的时期,所谓的中央集权统治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自从进入了五代十国各个地方的战乱是不停,各大人民长期陷入了战乱之中都想要渴望停息战乱稳定生活。赵匡胤建立了宋朝用政治手段开始卸掉身边的武将兵权,开启了宋代独特的重文轻武时代。北宋建立之初是急需要人才的,但是当时的科举是主要的选拔途径,同时又因为国家不稳定对于教育也并不重视,所以在宋初时期太学也并不兴盛。但是随着"右文"政策的不断执行文官政治开始逐渐的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太学也开始兴盛。

宋太祖时期的太学已经开始慢慢的建校,宋太宗亲临太学并且重视发展,此时的太学已经逐渐的步入正轨,但是在这两个时期内太学的规模还是比较小。到了宋真宗时期社会经济开始逐渐的繁荣,各个社会阶层对于教育的关注也是不断的加强。宋仁宗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越发的明显,于是乎不少的士子开始提出要对科举进行改革,认为办教育就是选拔真正的实用人才而非是只考背诵取士。这种呼声引发了统治者的重视推动了兴学的浪潮。

最早的太学学官是在西汉时期,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使得社会的各个生产开始恢复发展政局也是比较稳定的,同时利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法使得太学能够登上政治舞台,从宋代开始太学开始逐渐的流传下来。隋唐时期的太学发展是在国子学内部发展的,太学学官大多都是由国子监学官来担任。宋代的太学发展兴盛除了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之外自身的教育管理也是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宋代的太学学官体系是不断地发展,南宋时期的战乱是十分频繁的也导致了国内的矛盾尖锐太学的发展开始变得缓慢,学官的设置也逐渐的减少。国子监祭酒是宋代太学未独立之前国子监的最高长官同时也是监管着太学,元丰改制后负责管理太学的教学及其学官的管理是宋代教育事务的最高长官。还有司成、司业、博士等等,宋代的太学管理制度逐渐的成熟并且出现了层级化的取士,能够看出宋代朝廷对于教育的控制加强。太学的学官体系系统完善,职责分明。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为国之基乃重于养士,而养士之源则出于太学,非德谊学术闳深端厚,且素信于士大夫者不足充学官之职。

宋代的太学作为教育机构及其最高学府这是中央官学的主体。从宋代整个总体而言宋代的太学发展特点是越发的平民化,也就是说中央的教育政策逐渐的下发到地方上的各个学校,太学就成为了最高的教育机构。学官的管理机构设置也是十分全面的,不但有宋代中央的宏观调控还有太学学官本身的内部管理。太学的学官管理制度越发的严谨和完善,太学官员的俸禄也是十分优厚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制度能够选拔出优秀的学官。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编》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