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消息,近期,随着雨水的增多,昆明人期待已久的各类野生菌开始上市。
常常提醒大家吃野生菌一定要谨防中毒,其实,自己采集的其他野生食物也要特别当心,就在前几天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室收治了一家人,食用自己采的假木耳中毒了。
【资料图】
周先生一家是寻甸人,6月17日晚上,一家10口人食用了刚从山上采摘回来的黑木耳。由于之前采食过,一家人也和往常一样,大火爆炒过后再煮一道便食用了。可这一次,10个人里面有9个人中毒,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2岁。
医生介绍,周先生口中的"黑木耳"其实是叶状耳盘菌,又称假木耳、毒木耳。因为长相与黑木耳很相似,所以经常被人误食。食用后会造成光敏性皮炎型中毒,经阳光照射的部位会出现红肿、瘙痒、灼烧样疼痛等症状。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急诊内科)主任医师刘子梦介绍,这种菌子民间叫假木耳,学名叫叶状耳盘菌,主要是引起光过敏。
经过输液和抗过敏治疗,周先生一家症状较轻的已经可以陆续出院。
夏季是各类野生菌生长的旺季,也是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频发高发期。近期云南发布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
提醒大家
一、不要随意采摘、出售、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
二、烹调加工野生菌时,不要凉拌食用,也不要烧烤食用,不要多个品种混合加工,加工时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三、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农村宴席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类(包括野生菌干制品),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四、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把好食用野生菌采购关,严禁购买不熟悉的野生菌,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先用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五、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视幻听等疑似食物中毒反应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对误食剧毒类鹅膏(包括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黄盖鹅膏(俗称黄蘑菇)、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等剧毒野生菌中毒患者及危重病人,要及时转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争取救治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