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官仓街道。眼下正是毛豆的采摘季。毛豆是鲜食大豆,青翠爽嫩,经济价值很高,是当地农民增收的好“帮手”。
当晚,记者和农民们一起,度过了又一个抢收中的不眠夜:
(资料图)
成都金堂农民李发英一家在品尝丰收的毛豆。新华社记者谢佼 摄
——6月19日黄昏19:00
日影渐西斜,能眺望到西边群山,气温35摄氏度。
中孚社区21组,55岁的李发英种了5亩毛豆,她从下午1点就下地收摘。眼下正是抢收时节,七八名亲戚们陆续来帮忙,用镰刀刷刷刷将豆杆齐根割断,再将毛豆摘进编织袋。他们有的带上小竹凳,有的倒扣一口桶而坐,天气尚热,边干边聊。
李发英和亲戚在采摘毛豆。新华社记者谢佼 摄
李发英起身擦擦汗,把沉沉的编织袋扛起,放到田边三轮货车上。“收完豆后,地休耕2个月,到8月底再种花菜。”李发英手快嘴也快,5亩豆田加花菜,毛豆亩产2400斤,花菜亩产上万斤,她年均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
——6月19日夜晚21:00
在官仓街道双堰社区,180余名农民在150亩大田里摆开抢收阵势。天色暗下来,不知谁先点亮第一盏灯,紧接着一盏又一盏,有的插在田里,有的戴在头上,田野仿佛星空。走进田间,有的老人手脚不快,慢条斯理地摘;有的妇女把桶放在面前,双腿固定住,把豆杆横放桶上,左右手往下使劲捋,豆荚像下雨一样掉进桶里。
双堰社区的抢收场景。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双堰社区的抢收场景。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种植业主易大枪,人如其名,腰板壮实,声音洪亮:“提前一个星期,到信用社换了十几万元零钞。每摘1斤给7角。”一名大娘扛着一袋毛豆来称秤,75斤多,易大枪掏过去53元。“离秤给现钱。”
“这块流转地是今年刚复耕的,我拔掉了野草,种上了毛豆。”易大枪说,自己从事蔬菜批发20多年了,四川毛豆饱满脆嫩,在北京新发地等蔬菜市场大受欢迎,他干脆由批发商改当了种植户。
种豆大户易大枪正在给毛豆称秤。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6月19日子夜23:30
官仓街道综合蔬菜批发市场,毛豆被农民用三轮车集中到这里,送进9条加工线。一条条杯口粗的水柱冲下,将毛豆摁进水中“沐浴”。空气里弥散着豆子的清香。
工人将运来的新鲜毛豆装上清洗、挑选流水线。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37岁的谢建红是小组长,她带着40余名妇女,进行初筛、挑选、吹干和装箱。“每小时能够加工1万斤毛豆,高峰时期一天加工15万斤。”
紧接着,毛豆被送进冷库,按箱堆放整齐。550立方米的库容,已装满一大半。毛豆在零摄氏度的库里待上一整晚,以保持脆嫩。
——6月20日凌晨3:00
短暂的休息后,李发英和亲戚们的劳动快接近尾声。双堰社区的抢收队伍人数变少,有的回家带孩子,有的年龄大了熬不住。现场有50余人在坚持。
气温降到23摄氏度,倍感凉爽,地里人们酣畅地摘着豆荚。市场内工人们整理着场地,堆放毛豆的地方刚被清空,一辆辆三轮车又将夜收的玉米拖了进来。
金秀果蔬保鲜库的老板陈明胜接打了十来个电话,客户急于了解当日价格。“官仓毛豆质优量大,价格上有更大的话语权。”陈明胜说。
6月20日凌晨3点,刚清空的毛豆堆场,紧接着又堆上了新夜收的玉米。新华社记者谢佼 摄
——6月20日清晨5:30
一抹嫣红刺破天际,朝霞映红了易大枪的脸:“目前摘了5万来斤。”
陈明胜建有40个冷库,日处理能力500吨。河南郑州蔬菜批发商刘杰几乎驻扎在官仓街道:“每天向河南万邦市场发1车,持续到11月。”
毛豆主要发往北京。蔬菜批发商白德燕说,官仓每天要向北京发10辆冷链车,全年销往北京3万吨毛豆。
清晨5点30分,双堰社区抢收现场的路边,堆满了装满毛豆的编织袋。新华社记者谢佼 摄
——6月20日上午8:00
停车场上,晋、豫、冀、辽等外省的车牌非常醒目。一辆鲁字头的冷链车开始发动,缓缓退进冷库。冻够时间的毛豆开始装车。发运后,最快只需26个小时就能抵达北京。
上午8点,一辆载重30吨的冷链物流车开始装车。新华社记者谢佼 摄
一捧毛豆的不眠之夜,换来农民实实在在的增收。金堂县蔬菜协会会长陈小辉说,2022年官仓街道仅毛豆一项,就出产8.2万吨、产值3.2亿元,带动实现蔬菜总产量22.3万吨、产值达10.2亿元。另有食用菌出产5万吨,产值10亿元。官仓这个常住人口仅3万的街道,入选了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
官仓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朝强说,抓住交通改善、冷链物流兴起的机遇,主动求变,小毛豆能带动大产业,小乡镇也能做出大贡献。(记者谢佼、沈伯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