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正文
宁波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金翅膀”_当前观察
2023-06-25 14:04:56 宁波日报


(资料图)

端午假期,在宁波余姚一处杨梅种植基地,宁波科技特派员汪国云穿行在杨梅树间,细致地察看挂果情况,指导农户开展梅雨季果实的采摘、运输和保存工作。

不论严寒酷暑,汪国云每周有一半以上的日子忙碌在乡村一线。他研究的杨梅大小年平衡关键核心技术——“杨梅疏花技术”,为梅农带来翻番的收益。目前,余姚85%以上的杨梅种植采用了该技术,每年增加经济收益3000余万元。这项技术还在温州瓯海、台州仙居等地大面积推广,更是走出浙江,拓展到江苏、云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

汪国云的助农故事,正是宁波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的生动写照。

目前,宁波全市超过1350位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田野上,引进推广近4000项适用农业农村的新技术,直接带动逾万农户增收,间接辐射带动农户2.3万户。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新品种尤为重要。宁波科技特派员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创新选育品种,助农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农作物良种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超过98%和96%。

其中,自主选育的甬优系列水稻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050万亩、增产优质稻谷48.4亿公斤、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超过120亿元。甬优籼粳杂交水稻、瓜类砧木、象山白鹅、甜瓜、草莓、南瓜等良种良法,还在宁波对口支援地区黔西南州、延边州、丽水市等地得到广泛推广。

耕作用上“新”技术,种田更加高效。科技特派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区域资源优势,创新推广种养结合、水旱轮作、立体种植等绿色生态技术耕作模式,帮助开拓稳粮增收、绿色高效致富新途径。如宁波市农科院指导农户实施“西瓜—水稻—雪菜”“雪菜—雪菜—水稻”一年三茬种植模式,比种植两季水稻亩产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

在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下,一批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竞相涌现。科技特派员徐善良、蒋霞敏团队实现人工养殖银鲳2万余尾、人工养殖虎斑乌贼1万余只,两项水产品种均创国内人工养殖数量最多、单体最大纪录;科技特派员王春琳、吴雄飞团队对梭子蟹、小黄鱼、黄姑鱼和水蜜桃等一批农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居国内领先水平……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宁波‘农业双强’行动和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持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大服务推广力度,增强服务效能。”宁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宁波将进一步围绕杨梅、红美人柑橘、水蜜桃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和产业链融合,在原有基础上新增科技特派员50人以上,转化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100项以上,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有效推动宁波农业竞争力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