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恢复和扩大消费”调研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恢复和扩大消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内在要求。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改善消费条件、拓展消费场景、挖掘消费热点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措施,但从已公布的宏观数据来看,目前消费复苏仍呈现‘整体温和、分化明显’的特征。”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动能稳中偏弱,当前除了需要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强韧性外,更需要恢复和扩大消费,稳住经济回升势头。
(资料图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1月份至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同比增速比一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至5月份受上年同期低基数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需要注意的是,剔除低基数效应后,以2019年为基期,1月份至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四年平均增速为3.8%,仅相当于疫情前增长水平的一半左右。”王青表示,当前消费潜力仍尚未充分释放。
在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成为各地重点工作之一。
Co-Found智库大消费研究负责人解涛对《》记者表示,现阶段研究部署未来如何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既可以总结前期各地在推动消费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效,又可结合经济新趋势、新特点进行调整,对于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内生动力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谈及未来工作重点,受访专家一致认为,除了持续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场景、挖掘消费热点外,关键是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同时,应着重关注消费潜力较大的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记者表示,恢复和扩大消费重在针对性制定扶持政策,增强市场信心、商户信心、消费者信心和厂商信心。同时要把稳经济保增长作为促消费的根基,通过促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宋向清建议,促进“四大金刚”(汽车、家电、家居、餐饮)消费提升的关键是推动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唤醒消费者的消费新欲望、新追求。同时,消费提振的总体步调要与实际行动协调,除了政策扶持,还要有奖有补,政府、社团、企业等都要跟上消费提振的步调,要发挥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提振消费。
王青表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需依靠经济修复带动就业改善和居民收入增长;同时,各地可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大宗消费,出台阶段性定向支持措施,以及进一步加大消费券和消费补贴发放力度等。在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方面,重点是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居民收入预期。
关于消费潜力,宋向清判断,县域消费市场、文体消费方面、特色消费终端、汽车住房家具家电等大件消费品和高端康养领域等还存在巨大消费潜力,金融机构可在这些领域适当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
此外,多位受访专家都将促消费政策瞄向数字经济领域。解涛称,可加强新商业业态和数字经济等新兴消费形态的培育和发展,更好地促进线上线下(300959)一体化消费。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建议,可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发挥消费需求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