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张忠德
端午节临近,“新华视点”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发现,“燕窝粽”“人参粽”“鲍鱼粽”等“天价”粽子现身市场,馅料名贵、包装奢华。为躲避监管,奢华粽子多由商超销售转向预约订制,由实物礼品变为虚拟礼券,并打价格“擦边球”搞组合销售。(6月20日新华网)
在馅料中添加鱼翅、燕窝、海参、人参、黑松露等名贵食材,价格每盒动辄近千元;部分奢华粽子的销售“由明转暗”,从商场超市向星级酒店、高档餐厅、社交平台转移……端午节临近,“天价”粽子乱象频现,引发社会关注。事实上,“天价”粽子乱象改变了粽子本身的属性,助长腐败奢靡之风,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市场流通秩序,不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天价”粽子的品质真的名副其实吗?实质上并非如此,从电商平台一些热销礼盒的热门评价可见一斑,如“买来送关系户和朋友”“领导很满意”等成为高频词,显然这一传统节庆食物存在沦为“人情粽”“办事粽”的倾向。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小小的一颗粽子,在一代代人唇齿间留香,传承不息,由此也吃出一个独特产业。
作为传统节日食品,粽子是为了吃的,不是为了“炒”的。如果单纯地打造奢华、高端的粽子,将其异化成“人情粽”“办事粽”,就无疑变味了,助长了不正之风。只有做出平价优质的粽子,才能让大多数人吃得起,也才能够使产业可持续发展。平心而论,让粽子回归正常,对整个产业来说,有利于促进大众消费,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治“天价”粽子乱象势在必行。相关部门应联合采取专项整治行动,对辖区内粽子销售商超、星级酒店、高档餐厅、电商平台等重点检查,打击利用各种噱头虚假宣传、过度包装、哄抬价格、不明码标价等恶意炒作及违法行为。同时,应针对行业发展现状,抓紧制定和完善粽子生产领域和商品过度包装相关标准。制定完善标准的目的在于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管理,鼓励粽企做百姓吃得起的粽子,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引导理性消费,营造有利于粽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消费环境。唯有补足短板和漏洞,加大监管力度,狠刹不正之风,方能营造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的“清新”过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