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 正文
“千万工程”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乡村善治理论研讨会走进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
2023-06-22 18:27:02 杭州日报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把乡村带向何方?让农民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在横一村,可观乡村之变,可品乡村之美,可见乡村之未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是浙江“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

为充分挖掘展示“千万工程”的内涵意义、丰富成果、实践经验,在广大农村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前,由杭州市社科联(院)主办的“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友善”——“千万工程”与乡村善治理论研讨会走进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感受“千万工程”给农民、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研讨会开始前,与会的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走访调研了横一村。

横一村生态环境优美,以出产梅里方顶柿闻名。从一颗柿子出发,横一村通过网红带村红的模式,把流量引进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乡村何以能比城市更“城市”?这是因为乡村本身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和文化基础,可塑性强,可以嫁接生态、文创、科技等多种元素。

“过去支撑村庄经济的是柿子、苗木、稻田,以及相关的粮食加工产业。”横一村党委书记傅临产介绍说,横一村从一只柿子找到了突破口,开始了美丽经济探索之路。

浙江“千万工程”是引领发展的龙头工程、统筹城乡的基础工程、“两山”理念转化的生态工程、乡村治理的民心工程、共同富裕的改革工程,这是“千万工程”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深入梳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乡村善治的内在关系,围绕“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涵养文明乡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等话题,为乡村善治贡献实践经验、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李远煦认为,“千万工程”对浙江农村进行了环境重构、文化重振、治理重塑、发展重组。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爽认为,近年来在杭州,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杭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陈娅飞提出,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由“脏乱差”向“美富强”转变的过程中,创造了“四治融合”的乡村善治生动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突出主体,通过民生实事的推进厚植自治根基;共护和谐,通过民主法治意识提升强化法治保障;向里用力,通过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德治氛围;数字赋能,通过数字平台技术应用夯实智治支撑。

萧山区社科联副主席何凯锋认为,乡村善治是“千万工程”的核心工作,原因在于:一是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乡村振兴必然需要乡村治理的转型升级;三是乡村善治是我们党管农村工作最好的体现。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宇提出,“千万工程”为农村打开了文化新空间,主要表现在:“千万工程”为传承乡村文化提供了机遇;为乡村拓展文化空间、助推乡风建设;促进了城乡交流和文化融合;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契机;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新的增长点。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