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府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幅为1.5%,按年率计算增幅达6%。虽然数据看似亮眼,但多位经济学家指出,由于内需持续疲软,日本经济复苏仍面临内生动力不足难题。
数据显示,二季度个人消费环比下降0.5%,企业设备投资增幅为零;出口环比增长3.2%,进口环比下降4.3%。从内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来看,外需的贡献为1.8个百分点,内需的贡献为负0.3个百分点。
按照年化计算,二季度经济增幅对应的年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达560.7万亿日元,超过疫情前2019年第三季度创下的历史最高记录。这貌似是一个非常喜人的成绩,但这份成绩单却让大多数专家高兴不起来。
(资料图)
因为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主要不是来自内需而是外需。二季度虽然出口环比增长3.2%,但这一增幅建立在一季度出口下滑3.8%的基础上,因此只能说出口下滑有所恢复。
外需之所以成为拉动二季度经济增长的主力,主要原因不在于出口有所恢复。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永滨利广指出,二季度爆出引入注目的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因素是实际进口的减少。实际进口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扣除项目,实际进口越少,进出口相抵后外需的贡献就越大。二季度仅进口减少这一因素就可以解释当季约70%的正增长。但进口下降,对日本经济来说实际上意味着国内需求疲软。
此外,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内需的下降。庆应大学教授白井小百合指出,除了医疗费和通讯费,日本家庭消费中很多项目的开支都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特别是食品开支,自2020年以来持续受到挤压。家庭消费负增长、企业投资疲软,这种内需不足的局面,使很多企业面对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却很难对下游进行完全的价格转嫁,经营陷入困难。
内需不足,特别是占日本经济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消费的疲软是日本经济难以实现真正、稳定复苏的主要原因。尽管5月8日起日本所有疫情限制措施全部取消,新冠被降至流感级别,但是消费领域始终未出现各界期待的“报复式反弹”。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拖累日本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减少。
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3.3%,连续22个月同比上升。
厚生劳动省近日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由于通胀持续,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6月日本实际工资收入同比下降1.6%,连续15个月同比减少。
总务省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扣除物价因素影响,日本6月实际家庭消费支出同比下降4.2%,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
专家指出,虽然今年春季以来日本名义工资呈现出增长势头,但工资涨幅远不及物价涨幅,实际工资水平持续下降抑制了消费者心理。
白井认为,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并不意味着需求强劲。日本目前的通胀还不能确认为是需求推动型通胀,而仍是成本推升型通胀。这也是日本央行在全球主要央行持续加息背景下不得不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
日本央行7月底发表的经济与物价形势展望报告将2023财年(23年4月至24年3月)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上涨预期从4月的1.8%上调至2.5%,与此同时,2024财年预期从2.0%调降至1.9%,2025财年物价涨幅维持1.6%不变。
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强调,虽然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已连续15个月超过2%通胀目标,考虑到需求依然低迷,央行目前对日本能够稳定、可持续地达成2%通胀目标并没有信心,这是现阶段仍需要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根本原因。
7月下旬以来,内阁府和日本央行先后下调了其对本财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日本经济增长的预期,二者均认为本财年日本实际GDP增幅或仅可达1.3%。
永滨利广指出,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虽然被部分媒体视为“爆款”、“头条”,但从内容来看,这些数据实际上反应出的是日本实体经济的疲软。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