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 正文
端午念屈原,《离骚》原来这么美!
2023-06-22 13:13:41 山河学苑

文章来源小美 什么老板娘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资料图】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离骚》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贪图捷径必然走投无路。

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

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等待着我收割的那一天。

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树立。

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形消骨立又有什么关系。

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

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不是世间俗人能够做到。

我却愿依照彭咸的遗教。

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

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结果被杀死在羽山荒野。

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你却与众不同不肯佩服。

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愤懑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我要对虞舜把道理讲清:

他寻欢作乐而放纵忘情。

因此武观得以酿成内乱。

对射杀大狐狸特别喜欢。

寒浞杀羿把他妻子霸占。

放纵情欲不肯节制自己。

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

结果灾殃也就难以躲避。

殷朝天下因此不能久长。

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看到了做人的根本道理。

哪有不善的事应该担当。

毫不后悔自己当初志向。

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

我泣声不绝啊烦恼悲伤,

哀叹自己未逢美好时光。

热泪滚滚沾湿我的衣裳。

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在风尘掩翳中飞到天上。

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

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

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

雷师却说还没安排停当。

要日以继夜地不停飞翔。

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

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

喜欢嫉妒别人抹煞所长。

登上阆风山把马儿系着。

哀叹高丘竟然没有美女。

折下玉树枝条增添佩饰。

把能受馈赠的美女找寻。

我去寻找宓妃住在何处。

我请蹇修前去给我做媒。

很快知道事情乖戾难成。

清晨到洧盘把头发洗濯。

成天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算了吧放弃她另外求索。

周游一遍后我从天而降。

见有娀氏美女住在台上。

鸩鸟却说那个美女不好。

我又嫌它过分诡诈轻佻。

想自己去吧又觉得不妙。

恐怕高辛赶在我前面了。

只好四处游荡流浪逍遥。

还留着有虞国两位阿娇。

恐怕能说合的希望很小。

爱障蔽美德把恶事称道。

贤智君王始终又不醒觉。

我怎么能永远忍耐下去!

请求神巫灵氛为我占卜。

看谁真正好修必然爱慕。

难道只在这里才有娇女?”

谁寻求美人会把你放弃?

你又何必苦苦怀恋故地?

谁又能够了解我们底细?

只是这邦小人更加怪异。

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

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

反说佩的申椒没有香气。”

心里犹豫迟疑决定不下。

我带着花椒精米去接他。

九疑山的众神纷纷迎迓。

巫咸又告诉我不少佳话。

去寻求意气相投的同道。

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又何必一定要媒人介绍?

武丁毫不犹豫用他为相。

他被任用是遇到周文王。

齐桓公听见后任为大夫。

施展才能还有大好时光。

使得百草因此不再芳香。”

人们却要掩盖它的光辉。

恐怕出于嫉妒把它摧毁。

我怎么可以在这里久留。

荃草和惠草也变成茅莠。

今天全都成为荒蒿野艾。

不爱好修洁造成的祸害。

谁知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勉强列入众芳辱没香草。

茱萸想进香袋冒充香草。

又有什么香草重吐芳馨。

又还有谁能够意志坚定?

何况揭车江离能不变心。

保持它的美德直到如今。

到今天还在散发出芳馨。

姑且飘游四方寻求美女。

我要周游观访上天下地。

选个好日子我准备出发。

我舀碎美玉把干粮备下。

车上装饰着美玉和象牙。

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

路途遥远继续周游观察。

车上玉铃丁当响声错杂。

最远的西边我傍晚到达。

长空翱翔有节奏地上下。

只得沿着赤水行进缓缓。

命令西皇将我渡到对岸。

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我的目的地已指定西海。

把玉轮对齐了并驾齐驱。

载着云霓旗帜随风卷曲。

难控制飞得远远的思绪。

且借大好时光寻求欢娱。

忽然看见我思念的故乡。

我的仆从悲伤马也感怀,

退缩回头不肯走向前方。

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我将追随彭成安排自己。”

尾声:“算了吧!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

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我将追随彭成安排自己。”

赏析: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

《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

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

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

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了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了天界。

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了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了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

从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

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二部分。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出向重华陈辞的情节。这是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贤,故向他陈辞便显得“虚”;但诗人又设想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

从“索藑茅以筵篿兮”至“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为第三部分,表现了诗人在去留问题上的思想斗争,表现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读之令人悲怆!

末尾一小节为礼辞。“既莫足以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虽文字不多,但表明诗人的爱国之情是与他的美政理想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全诗到高潮之后的画龙点睛之笔,用以收束全诗,使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使诗中表现的如长江大河的奔涌情感,显示出更为明确的流向。

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而后两部分则以色彩缤纷、波谲云诡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幻想的境界。常常展现出无比广阔、无比神奇的场面。如果只有第一部分,虽然不能不说是一首饱含血泪的杰作,但还不能成为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而如只有后两部分而没有第一部分,那么诗的政治思想的底蕴就会薄一些,其主题之表现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既含蓄,又明确;既朦胧,又深刻。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

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赵逵夫)

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热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这标志了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一个新时代。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直到今天仍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受到高度评价。虽然他的爱国和忠君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同时也要看到,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从而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惜与自身所属社会集团的大多数人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后人曾从他身上受到巨大感召;他立身处世的方式,也被后世正直的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汉儒曾说,《离骚》与《诗经》中《小雅》同为“忽而不伤”之作,明代诗人袁宏道于《叙小修诗》中驳斥道:《离骚》“忿怼之极”,对“党人”和楚王都“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并指出:“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他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

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屈原是一位爱美的诗人。他对各种艺术的美,都不以狭隘的功利观加以否定。《九歌》、《招魂》中,处处渲染音乐歌舞的热烈场面和引发的感动。“羌声色之娱人,观者憺兮忘归”,在屈原笔下,是美好的景象。同样,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

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