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实习记者|杨蕾
(资料图片)
界面新闻编辑|牙韩翔
“集市是一种城市的小型商业孵化空间。”
王希是上海“无所市事Curiosity”市集的负责人,每到市集举办的时候,她需要负责的摊位的现场摊位车的搭建、包装,电源的接通,还要与新商户的沟通,鼓励前来的顾客关注他们的小红书和公众号,扩大宣传。她的团队本来是广告公司出身,从今年4月份开始接触做市集策划,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场市集。
市集事实上并非一个新事物,但在今年市集似乎呈现出一个爆棚的趋势——6月在上海就至少有18个市集同时进行,例如位于新天地太平湖绿地的小红书上海咖啡生活节、BFC金融中心的明日清醒微醺市集,静安市场的跳蚤市集等等。而一直备受关注的安义夜巷、大学路后备箱市集、首尔夜生活等网红市集今年也在延续举办。
上海静安安义路上的咖啡市集摊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在这背后,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
例如在“六六夜生活节”期间,除了静安区安义夜巷升级回归以及BFC外滩枫径市集的延续,上海眼下还有思南夜派对、大学路纳凉游园会、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市集等50余个特色市集项目持续展开。
根据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的介绍,“六六夜生活节”期间发布的六条夜生活推介官主题打卡线路,吸引3万余人参与打卡。受到市集及商户优惠活动的推动,45个重点监测商圈的近200家商业企业零售额和客流同比分别增长32%和21%,五大新城重点监测商业企业零售额和客流同比分别增长25%和23%。
从这些不断涌现的市集来看,你会发现除了主流的市集之外,也如消费品赛道那样,市集主题与形式变得越来越细分,除了咖啡这样的热门主题之外,你还会看到古着、宠物、手帐、露营市集等更为垂直的选择。
这让不少小品牌看到了市集所能带来的人气与推广效果。
“这是今年我参加的第一个市集。”李辉的主业是一名职业模特,他参加了上海复兴中路1331号黑石公寓旁举办的无所市事Curiosity市集。
他的摊位上摆放满了很多相框,上面画着对于衣服图案绘画的设计,可供前来有兴趣的顾客进行挑选,为他们打造定制服装。他设计的衣服图案充满了怪诞、夸张和有趣的风格,“做潮牌也是想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理念表达出来,这是展示自己的一种方式。”目前,他已经在淘宝店开了自己的店铺,而希望通过市集的方式来接触到自己的客群。
王露娜之前做二手奢侈品的线下店,疫情期间没能坚持下去,转而创业做中古首饰。“今年参加了多场市集,觉得蛮热闹的,还能认识一些朋友。” 王露娜说,不管买不买,她都邀请顾客加她的联系方式或留个名片,做市集让她找寻到更多与他们店铺品味匹配的顾客和朋友,也吸引来更多的小众独立设计师。
无所市事Curiosity市集 (图片来源:小红书账号@无所市事Curiosity)
当市集增多,也考验着主办方如何做出差异化。
“我们区别于传统商业市集,做的主要是创意市集,不光是一个购物的消费体验空间,还是容纳好奇心的艺术站点。” 王希每次活动的摊位大概有40个左右,覆盖品类包括香氛、首饰、文创、宠物用品和平面插画等多个品类。
“我们和摊主主要是互利共生的关系。”王希向界面新闻记者说,他们谋划创意市集,最主要的盈利来源时品牌方,摊位费并不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他们除了为摊主提供场地,也会帮助他们进行选品和包装。
“我们会针对摊主产品的特色,从品牌名字、产品形态、摊位设计到广告包装,我们都会给到一定的建议。” 王希说。当然,对于摊主的招募,他们也会根据品牌的调性做一些筛选,“最主要的是要符合市集的创意主题。”
对于摊主招募类型的比例分布,她称在贴合主题的前提下,各种类型的分布都比较均匀一些。
“比如说我们夏日复古主题的市集有38个摊位,会有10个摊位是做文创,10个摊位做餐饮,10个摊位做饰品,8个摊位做生活用品等等。”因为这样会考虑到所吸引到的顾客尽量多一些,当然同样品类下做出的产品要有区隔,避免同质化导致的价格恶性竞争。
“在生活里也存在很多有才华、会手艺的年轻人,市集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会,有很多创业者的想法可以落地实践。”王希说。
这或许也是她给这个市集取名“无所市事Curiosity”的原因——取自大环境改变下年轻人摆烂“无所事事”的谐音,同时“Curiosity”也是提醒大家别摆烂太久,也别忘却内心深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