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穿越古今寓教于游——桂阳县擦亮“研学+旅游”金字招牌|环球要闻
2023-06-25 13:31:44 郴州日报

□郴州日报 通讯员 廖诗卉 李小微

近年来,以深度体验和实践学习为目的的研学旅游不断升温,已逐渐成为文旅市场的新蓝海。桂阳县积极探索“研学+旅游”融合模式,点亮文旅之光,大兴研学之风,打造研学旅行金字招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千年古郡焕发新活力,“蝶变”新生。游客在这片土地上探秘古郡文脉,感知千年传承。

千年文化 研学历史文脉


(资料图)

“太震撼了,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独特的开城门仪式,非常荣幸,不虚此行。”6月5日,“研学充电 郴州相见”——郴州市(桂阳)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桂阳文化园研学营地开营。

桂阳文化园古郡城旌旗飘扬,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伴随着阵阵威风的鸣铜钦、击鼓声响,32名旌旗兵、将士或手拿旌旗,或手持长戟在城门两侧列队恭迎,首批来自深圳市研学团队的师生、活动嘉宾及社会各界等千余人被引入城门。

近年来,桂阳县先后投入6亿元,建设了占地216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桂阳文化园,这是湖南省第一座以展示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公园,重现了千年古郡的巍巍大观。桂阳文化园的核心区——文化园古郡城仿照古城旧制而建,牌楼、屋檐、横梁的图案都是由彩画师手绘而成,再现古郡城的古色古香。每当夜幕降临,夜色下的桂阳文化园古郡城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来到古郡城里,像是来了一场时空穿越,能够在一砖一瓦、一楼一阁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是太惊艳了。”广东游客吴娟感叹道。

挖掘历史底蕴,重现历史古城风貌。如今的文化园古郡城内,建有文庙、昆曲馆、博物馆、古戏台及民俗文化商业街等仿古建筑,“湖南省十大地标建筑”、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也是目前郴州市最大、最具特色的研学营地。“目前,桂阳文化园古郡城研学营地已有1112个床位和1200余个餐位,经后续改造,可容纳2000余人研学,年接待量可达40万人次。”桂阳县副县长夏红介绍。

寓学于趣 研学非遗故事

6月10日,在桂阳县文化园古郡城内,14个非遗研学馆吸引了近千名研学师生,前来解锁非遗密码。“我们沿用了东汉蔡伦造纸术,传统手工工艺制成的纸薄厚均匀、色泽温润如玉,柔韧性好、吸水性强。”桂阳是造纸术发明者蔡伦故里,在古郡城的造纸馆里,古法造纸非遗传承人周世贵熟练地展示着造纸技艺,学生们跟随讲解和演示,学习摸料、抖踩、打浆、捞抄、晒纸手法,体验亲手“抄”出纸的乐趣,感受蔡伦古法造纸的独特魅力。

桂阳陶瓷烧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陶器馆内,各类精美的陶杯、陶壶、陶罐琳琅满目,非遗技艺演绎着陶器原始之美。学生们聆听桂阳制陶历史和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在传承人的指导下,用水彩、雕刻的手法在陶杯上勾勒描绘,一件件独特的作品在灵动的双手中演变而出,古典陶艺“百花齐放”。

“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昆曲《牡丹亭》、汉服走秀等精彩非遗文化展演,剪纸、拼布等工匠技艺的传承,米塑、茶艺、灰水粽等传统老味道的美食,都诉说着文化传承延续的脉络。学子们还可以在古郡城文庙内着汉服、正衣冠,拜谒孔子,诵读《论语》;赏“古韵”大戏,学非遗技艺,赏非遗产品,品非遗美食,大家感受着璀璨的中华文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活起来”。

近年来,桂阳县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利用,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目前,桂阳县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3项,市级10项,县级48项。

岁月如歌 研学行走课堂

“在宝山的采矿史上,隋唐朝代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唐代金属矿开采以地下为主,且规模较大,上下采场分为多层,以井巷连通,采掘深度距地面百余米……”暑期将至,位于桂阳县的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迎来研学客流高峰。古代采矿遗址、现代采矿遗迹、色彩斑斓的孔雀石、晶莹剔透的冰晶针、刺激的矿井探险、古窿洞奇观、高大的采矿竖井等极富矿山特质的旅游景观,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

走出矿井,国内罕见的露天单体采矿区和中国最大的铜钱币雕塑——“桂”字开元通宝给游客们带来别样震撼。大家还可以在景区体验非遗拓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桂阳县累计投入2亿余元对矿山进行修复,依托宝山悠久的矿冶历史文化,精心打造了湖南省首个工矿旅游项目。如今,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先后获批国家级矿山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慕桂阳“千年矿都”之名而来,踏上穿越“地心”的探宝之旅,体验穿越千年的“矿”世奇缘。

此外,桂阳县还拥有湘南地区最多的古戏台,该县300多座明清古戏台普遍得到修复,100余座承担起乡村课堂研学功能,古戏台成了游客们饱览文化的窗口,展现生活的舞台。桂阳古书院也别具一格,仅明清时期就多达50多座,最为著名的振南书院、船山书院、鼎山书院、养正学堂、香山阁屹立在桂阳每一个古村落之间。

桂阳还立足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大力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一馆两线七个基地”,“夜宿梨山 秋毫无犯”“欧阳海舍身推战马”等红色故事讲得活、红色资源有生机,大家在“行走的课堂”中开阔眼界、汲取知识,厚植家国情怀。

桂阳县还推出了“观看一场汉代礼仪、诵读一堂国学经典、走进一处乡村课堂、共演一出互动大戏、珍藏一枚桂阳古币、聆听一个红色故事、领略一方非遗风采、品尝一番桂阳味道、同唱一首青春之歌、留存一段郴州记忆”的“十个一”研学活动。

如今在桂阳,推开一扇门窗,就能看到一段故事;踩动一块石板,便翘起一段历史,一步一风景,一寸一熏陶,千年古郡文化历久弥新。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