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针灸: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2023-06-25 14:41:28 大科技杂志社

无论是正规的中医院,还是私人的小医馆,都可能会有一项疗法——针灸。作为中医学重要的分支,针灸一直被认为有“扶正祛邪”和治病保健的作用。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家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应该做过针灸,所以针灸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根据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人体中有一种称为“气”的能量循环,这种能量存在于全身的脉络之中,穴位又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针灸背后的传统哲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其中阴阳两种相对的能量必须平衡,通过用针刺激穴位,针灸师可以调节能量的流动,使身体回到平衡的状态,达到祛病的效果。

不过,这样的原理听上去可太玄乎了,而且完全没有证据能证明。因此,许多人质疑针灸疗法让人觉得有效果的原因只是心理因素。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安慰剂效应,指的是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由于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缓解的现象。


(资料图片)

那么针灸真的只是安慰剂效应吗?它究竟有没有效果呢?

真的是安慰剂效应吗?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必须实施一个大骗局。他们需要做对比性实验,在实验中,一些病人真的接受到了针灸治疗,而另一些病人没有,并且病人和他们的针灸师都不知道谁接受了哪种治疗(即双盲实验)。这样,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同样的安慰剂效应,科学家就能够发现针头是否有额外的医疗效果。

2009年,英国医生艾查德·恩斯特进行了多达32项人体针灸实验,这些实验都是为了检验针灸效果的双盲实验,测试对象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针灸治疗和一组伪治疗。

恩斯特的实验结果显示,在32项研究中,25项证明针灸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2项研究没有得出结论,只有5项研究表明针灸对患者的健康真的有积极影响。因此,他得出结论:针灸疗法实际上没什么用。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2018年,中国四川大学的孙鑫教授分析了318个关于针灸的双盲实验,并推翻了上述的结论。孙鑫的分析显示:在这些实验中,只有不到5%的实验描述了这些患者是如何被分成针灸组和安慰剂组的,所以我们并不能确定大多数实验的随机状态。

另外,只有大约8%的实验事先设定了评估治疗效果的标准。能够衡量病情改善情况的方法很多,比如:病人自己的感觉,医生对于疼痛程度的估计,或者病人活动能力的变化等。原本安慰剂效应就会对上述的感觉、变化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得出针灸的效果就成了问题。孙鑫的分析表明,大多数的实验都进行得很差,结果并不可信。

并且为了进行双盲实验,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假针,它可以欺骗病人和针灸师,这些假针内有弹簧,不能真的进入皮肤,仅仅只是被压在皮肤上。然而,这种针也并不能欺骗所有的病人和针灸师。

小鼠实验的支持

2010年,由丹麦神经学家迈肯·内德加德领导实验小组对小鼠进行了针灸的研究,他们把针插入老鼠的皮肤,然后像针灸治疗一样旋转。研究人员发现针头会戳破体内的细胞,使细胞内的腺苷三磷酸(ATP)流出来,在细胞外,酶将ATP分解为腺苷,腺苷是一种神经递质,它阻断了小鼠身体神经细胞向大脑发送的疼痛信号,所以小鼠大脑的疼痛中枢并不像以前那么活跃。在实验中,接受了针灸治疗的老鼠对灼热造成的疼痛感反应并不剧烈。

为了排除治疗过程可能带来的安慰剂效应的影响,科学家们制造了转基因老鼠,这些老鼠的神经细胞对腺苷没有反应。他们接受了与普通老鼠相同的针灸治疗,然而,治疗并没有镇痛效果。因此,科学家们可以确定,针灸并不仅仅只是安慰剂。

在小鼠实验之后,内德加德也证明了,针灸也会导致人体腺苷的局部增加,腺苷的增加取决于针插入身体的位置,以及针是否旋转。不过,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人体腺苷增加,带来的镇痛效果的强度。

总而言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针灸比安慰剂更能缓解疼痛,尽管它的作用有限,但绝不是伪科学。而另一方面,我们还不清楚针灸其他的功效,比如减肥和治疗关节炎等,效果究竟如何?现在还无法下定论。不过人不是一件件工业产品,不可能什么都一样。所以针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效果未必一样。

也许,随着科学的发展,对中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能够让针灸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