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 正文
为区域教育发展打好地基
2023-08-24 07:20:37 中国教育新闻网

促进公平是教育发展的主线。2013年,为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广西教育研究院启动了“县域教研支持计划”项目,将县域教研工作转型纳入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框架加以统筹谋划,构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输血”到“造血”的帮扶机制。十年磨一剑,“县域教研支持计划”项目的实施在广西尤其是项目县成效显著,有效推动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加强顶层设计。项目启动伊始,广西教育研究院选取桂平市、百色市田阳区、来宾市兴宾区开展试点,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等方式开展县域教研员队伍能力现状调查,切实掌握县域教研队伍的基本情况、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3年时间边实施边探索,向下扎根,向内深化,形成典型经验和成熟推进模式后向外拓展到国家重点帮扶的宁明、龙州、那坡、靖西4个边境县。截至目前,“县域教研支持计划”项目推进范围已逐步扩大至广西8个边境县。针对边境县既存在教研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又面临率先实现优质均衡、承担兴边富民职能、落实乡村振兴任务等现实情况,广西教育研究院构建长效持久帮扶机制,实施高效精准帮扶。

建立长效机制。自“县域教研支持计划”项目启动以来,广西教育研究院构建了“1+1+N”帮扶机制,即“1个省级教研专家团队+1群师范高校+N个本土先进地市”,对县域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和教研帮扶,激活教育发展“造血”功能。

建立县域教研支持模式。结合边境地区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广西教育研究院在充分发挥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区域性的“交叉教研机制”,即省市—县域、市级—乡镇、县域—学校,形成全域覆盖、层次丰富、互为融通、动力强劲的“教—研—训—评”一体化县域教研指导形态,以机制创新推进教研转型提质,切实发挥教研对教育质量提升的支撑作用。

“省级教研机构+高校”新探索。广西教育研究院积极发挥省级教研机构和高校在人才、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联合玉林师范学院采取教研结对帮扶助推边境地区教研员能力提升。在探索“线上+线下”的联合教研模式的基础上,组建了“3+1+1”专家团队对学科进行“一对一”指导,即每个学科团队由“3名高校教师+1名经验丰富的一线教研员+1名学科秘书”组成,负责学科常态化教研和日常教研员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引智入桂”助发展。广西教育研究院实施粤桂教育协作“引智入桂”计划,通过开办粤桂教研员基础能力研修班,遴选基础教研骨干教研员赴粤交流访学,推进粤桂教研员、教师的学习交流。除了组团“走出去”,广西教育研究院还将省外优质资源“请进来”,通过“南方教研大讲堂”开展远程专题培训;线下不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到广西深入学校、课堂现场“问诊”,给予方向性引领及科学方法的指导。

增强内生动力。为改善项目县教研生态,培养一批能够引领当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内生力量,广西教育研究院建立了广西教研员领航工作坊和边境地区教研员扬帆工作坊,重点培养一批理念先进、学养深厚、视野宽广,在教研队伍中发挥“头雁”作用的教研员;为教研员开展教学研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教研领军人才梯队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县域教育发展内生动力。10年间,结合广西县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难点,那坡、靖西、龙州、宁明四个县分别立项“整体推进县域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总课题”,在总课题的引领下再设立一批子课题,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变革。广西教育研究院对总课题的整体设计与实施全过程进行指导和服务,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深化课堂改革。广西教育研究院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学习—提炼—整合—创新”为路径,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以“问题导学”和“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10年来,该模式在广西县域教研活动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各区域学校以此为基石,衍生出层次丰富、富有地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靖西初中数学、英语学科的分层教学法,田阳区“自助课堂”教学模式等,边境地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为了让长期研究且有效实践的优秀教学成果发挥更大作用,广西教育研究院以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抓手,在边境8个县域推广应用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8个优秀教学成果,改善和优化教学行为及方式,服务边境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单位系广西教育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2023年08月23日第15版

作者:吴玉龙 莫东霞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