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届满500天之际,美国公布了向乌克兰提供的新一期军事援助方案,其中有一条极富争议,即美国将援助乌克兰集束弹药。而和过往的军事援助不同的是,美国的这一方案没有获得欧洲盟友的支持,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均拒绝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并在涉及这一武器的议题上和美国保持相当的距离。
(拜登称“援助乌克兰集束弹药是艰难的决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美国政府于当地时间7号宣布了这一援助方案,总价值大约8亿美元,援助集束弹药的目的是“帮助乌克兰击退俄军的进攻”。在当天美国国务卿评价了这一军事援助方案,称集束弹药能够“加强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并且对他们重新夺回领土、保护自己的同胞而言至关重要”。
而拜登也在同日接受CNN采访时为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而辩护,拜登表示:“首次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是我们仍然要这么做,因为基辅需要它们。”
(一名乌军士兵手握已经拆除引信的集束子炸弹)
为什么集束弹药会引发争议?这需要从这款武器的特性和工作原理说起。集束弹药是将多个细小的炸弹集合成一枚炸弹、炮弹或导弹的特种弹药,当集束弹药被投射到某一区域的时候,弹体内的小炸弹便会散开,并同时攻击多个目标。和传统弹药相比,集束弹药的攻击涵盖面积广阔得多,可以对建筑、军事设施和地方部队产生大规模的杀伤效果。
但是,集束弹药由于所包含的小炸弹众多,可能存在未爆弹的安全隐患,平民误触之后很有可能造成后续的潜在伤害,甚至因此丧命,未爆弹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数十年。所以国际上长期以来,一直呼吁禁用集束弹药,但苦于缺乏硬性约束,各主要军事大国仍然保有集束弹药。
(美军的B-1“枪骑兵”轰炸机正在投放MK20“石眼”式集束炸弹)
2008年,超过108个国家签署《集束弹药公约》,该公约禁止开发、生产、获取、储存、保留、转让和使用集束弹药。但是美国、俄罗斯、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均未签署这一条约。
集束弹药的发展和使用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但真正展现其破坏力的战争还要到越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尤其是越战,美军曾经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投下大量集束弹药,比如说颇具代表性的CBU-87/B型集束炸弹,这款炸弹携带202个子炸弹,而每个自炸弹则可以爆炸破裂成300多个金属片,威力十分恐怖。
(美军的MGR-1导弹的集束弹头,内部装填的是包含沙林毒气的M134型炸弹)
值得一提的是,美军曾经在“胡志明小道”投下2.6亿颗集束弹药,试图封锁老挝南部越共的补给线,而大量集束弹药在战后并没有被清理,遗留的未爆弹直到今天仍然在威胁当地民众的生命安全。
国际人权观察组织认为,乌军如果使用集束弹药,将会导致大量平民伤亡,除却人口稠密的城市之外,乌克兰的肥沃黑土平原也很适合集束子炸弹的藏匿,以后乌克兰农民耕地的时候很容易被集束弹药所杀伤。
(集束弹药)
不过乌军并不在乎平民的伤亡,乌克兰国防部长雷兹尼科夫周六(7月8日)对美国将援助乌克兰集束弹药的方案表示欢迎,同时承诺称“只会将集束弹药用在被俄军占领的本国领土之上,用于突破敌人的防线,不会将其用于俄罗斯境内”。
和美国不同的是,欧洲各国普遍在援助乌克兰集束弹药的议题上保持谨慎态度,比如说德国,德外交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否决了“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的可能性,称“德国政府将严格遵守《集束弹药公约》”。同时,英国首相苏纳克也强调不会支持乌克兰使用集束弹药,但是英国会继续支援乌克兰其他常规武器,比如先进的主战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