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罗东骏
【资料图】
来源:图虫创意
近日,多家券商收到研报罚单。6月19日,事涉研报问题,北京证监局对中信建投(601066.SH)出具警示函;同日,上海证监局对国泰君安证券(601211.SH)及其研究员、研究所所长开出三张研报罚单。
今年首份研报罚单由安徽证监局自5月18日开出,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证监会业已出具32份针对券商的研报罚单。
某券商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全面注册制对券商投行业务提出更高要求,以券商为代表的中介机构责任越发重大,近期监管层对各研究所进行广泛核查,督促券商归位尽责,长远来看可以提高券商研报研究能力和合规水平。
7名券商员工未注册登记分析师,仍在研报上署名
近一个月以来,证券公司可谓“风声鹤唳”。
业界人士告诉时代财经,近年来券商研究业务乱象频生,监管层为净化行业生态,紧盯券商研报,近期监管越发趋严,证监会频下罚单,近期有不少券商因为研报合规问题被处罚。
今年5月,监管部门向各证券公司送达《关于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其中重申了四项监管要求:一是加强研报信息来源和留痕管理;二是强化研报制作、审核、发布全流程内部控制;三是规范公开发表言论和客户服务活动管控,强化舆情风险管理;四是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和内部问责制度。
双随机检查通报结果刚出炉没多久,安徽证监局旋即开出今年首张券商研报罚单,点名某分析师。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5月18日至今,已有18家券商,30位券商员工被监管层点名研报不合规,各地证监局至少披露32张有关研报的罚单。
来源:时代财经绘图
时代财经梳理这些罚单发现,监管层狠抓的研报违规典型主要如下:未建立信息形成留痕机制,工作底稿信息缺失;发表评论未注明出处,个别数据来源未核实、存在无法保证部分信息来源真实性等情形;出具的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研究报告观点不审慎,部分结论缺少数据支撑、依据不足;未建立媒体报道监测和应对机制、市场影响评估机制,避免研报外部利益影响有效措施不足;内控不规范等。
从行政处罚力度来看,“一案多罚”较为普遍。太平洋证券(601099.SH)及其员工受到4张罚单、国泰君安及其2名分析师收到3张罚单、中天证券及其2名分析师收到3张罚单、西南证券(600369.SH)及其员工同日收到3张罚单,其中2张罚单与研报有关。
无证的“冒牌分析师”这样多?
云南证监局在5月下旬发布文件《关于对王希、伍兆丰、况英、何展聪、戴梓涵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中称,王希、伍兆丰、况英、何展聪、戴梓涵5人于太平洋证券工作期间,在未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的情况下,以分析师名义对外发布研究报告。
6月2日,山西证监局披露两份警示函,山西证券2名员工存在尚未在中证协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但是已在参与制作的证券研究报告上署名的情形。6月6日,重庆证监局表示西南证券员工池天惠在未取得证券分析师资格的情况下,未经审核在未报备微信群发布研究观点,且数据来源不明,结论不审慎,引发负面影响。
研报质量水平不一,从业人员水平亟待提高
长期以来,券商各类研报质量良莠不齐,不少研报常常被投资者诟病“不靠谱”。监管狠抓“不靠谱”研报典型,可以说是顺应了市场的呼声。
一位接近券商的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大所的研报相对来说更合规,小所的研报出问题更普遍。例如某头部券商的研报每一句话都要留底稿来源,合规审查后如果不合规就会打回来反复修改,这种出问题的肯定少。”
业内人士告诉时代财经,不少券商研报是由实习生撰写,“比较日常的研报,基本上都是分析师拉框架和大方向,具体内容由实习生和小黑工撰写,比如某个券商好几年就看好一家企业,后面季报、半年报或者年报的常规更新往往由实习生在拟定的框架下撰写内容,大方向依然是看好,带教老师和署名的分析师再改改。”
实习生代写研报在整个行业非常普遍,实习生和小黑工为了在券商谋求一个实习岗位以期留用,往往需要在繁忙的学业中兼顾实习和考试,难以在撰写研报上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
“由实习生或小黑工撰写的部分研报,关于经济数据的计算,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挺随便的。”一位接近某中部券商的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如果从学术角度来看,部分研报数据的计算方法充满了不严谨,有些撰写报告的人就是用Excel进行粗糙的计算,没有用专业的统计方法去消除一些偏差,产生的结果有可能与实际偏差很大。”
研报“鱼龙混杂”,如何挑选可信度高的优质研报?
一位曾在券商工作过的人士告诉时代财经,首选要尽量看知名券商的研报,其次,要关注行业研究实力颇受认可的研究团队或者优秀分析师的研报。另外,金融工程领域的研报相对“更靠谱”,“这个领域的研报主要依靠数据、代码和论文来论证分析,关键的细节也会一并披露,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怎么样,说胡话的概率较低,就算有也会收敛一点。”
此外,过去媒体在新闻报道里直接引用、转载券商研报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实际上,媒体转载研报前需要先获得券商、咨询机构授权。
5月,首创证券被出具警示函,北京证监局表示其对第三方刊载或转发公司研究报告管理不到位,存在被媒体长期未经授权转载研究报告而未及时维权的情况。6月,中天证券和中信建投都被证监局批评未建立媒体报道监测和应对机制、市场影响评估机制,避免研报外部利益影响有效措施不足。
某券商人士告诉时代财经,这是因为证监会认为券商研究报告受众不是普罗大众,而是机构投资者,所以媒体转发、引用券商核心研报观点前需要券商方面先走内部流程,看面向大众是否合适再决定是否授权。如果媒体未经许可转载券商研报,券商应该主动去“维权”,若不维权可能面临合规风险。”
教育和惩戒并重,券商研报有望成为真正的投资指南。目前,中证协正在开展券商研究业务合规培训,培训对象为各公司研报业务所有从业人员,包括证券分析师、研究助理、质控合规人员、研报销售人员等。培训方式为免费线上培训,上市人员需在6月底前完成培训。中证协表示,各公司需要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