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 正文
【理通三迤】用生态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06-22 03:45:43 云南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鲁莎莎

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调研,深刻提炼总结了“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千万工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成功实践,造就了浙江万千美村,造福了万千人民,在山水之间绘就了“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美丽新乡村”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广大党员干部要抓住“千万工程”的着力点,不断汲取经验做法,探索出因地制宜的发展路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重视生态建设,让“弱优势”变成“强支撑”。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永续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选择。做好乡村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更好地把良好生态利用起来,牢牢树立“一盘棋”思想,在生态规划上下功夫。坚持生态优先,既保留乡风乡貌、让乡愁常在,也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和价值转换,着力把生态“弱优势”变成乡村振兴“强支撑”,真正让好山、好水、好风景更好地滋养一方百姓。

强化生态治理,让“脏乱差”变成“绿富美”。安居乐业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孜孜不倦的追求,这里既有对居住房屋等硬件设施的期盼,更有对居住环境的期盼,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实现发展和生活的协调统一,就要善于在生态治理上下功夫。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要坚持绿色发展、久久为功,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党员干部要聚焦乡村“脏乱差”的实际问题,主动担当、善作善成,采取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等方式,寻找到生态治理的“最优解”,绘就“绿富美”生态新图景。

培育生态产业,让“好风景”变成“好前景”。生态资源是“绿色宝藏”,要着力培育发展壮大生态产业,让“好风景”变成“好前景”,良好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员干部要创新发展思路,依托田园风光、风土人情、非遗文化、优美环境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地方实际谋划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让“美丽名片”成为当地的响亮招牌,也更好地带动农产品、民宿、休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受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