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也,又重午。
(相关资料图)
清江旧事传荆楚。
叹人情、千载如新,尚沈菰黍。
且尽尊前今日醉,谁肯独醒吊古。
泛几盏、菖蒲绿醑。
两两龙舟争竞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
看未足,怎归去。
这是南宋温州词人甄龙友在端午时节写下的《贺新郎·思远楼前路》后半阕词,表达了当年他在会昌湖思远楼前看龙舟的盛况。“清江旧事传荆楚。叹人情、千载如新,尚沈菰黍”,则点明端午节是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国破沉江”的故事。千百年来人情如新、风俗依旧,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以包粽子、划龙舟来纪念他的殉国。受到全民爱戴的屈原,他的像也成了历代画家喜欢创作的题材。那么屈原长啥样?温州画家笔下的屈原形象又是怎样的?
屈原长啥样?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是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该书卷六,载录有南朝刘宋画家史艺的《屈原渔父图》,这是目前较早见于文献记录的。此外,史艺还绘有王羲之像、孙绰像等。
▲《历代帝王名臣像》里的屈原
宋以降,历朝均有画家为屈原画过像。如宋《历代帝王名臣像》里,有屈原的形象。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画有《九歌图卷》,卷首也有屈原画像,这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和张渥都曾临摹过;明清往后,以屈原肖像为主题的创作则更多,著名的如明代陈洪绶、清代任伯年等。据不完全统计,从南朝到清代,“以屈原为题材的画(含刻、雕、塑)共四百零四幅,其中屈原像十八幅”,屈原妥妥地成为历代艺术家心目中的“男神”。比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还受欢迎。那么屈原长什么样?我们选其中几幅画来看看:
上图左为元代赵孟頫临摹李公麟的九歌图屈原像,右为是元代画家张渥临摹同一幅图的作品。从两幅画中可见屈原五官分明、神情忧思,画中人物除头巾略有不同,其他几乎相同,看样子算是身材匀称、长相清秀的美男子。这两幅画成了后世画家为屈原作肖像的重要摹本。
▲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历代画家在创作人物形象时,屈原行吟是画意最突出的地方。明代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人)的《屈子行吟图》,则突出了主人公“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色慷悴,形容枯槁”(《渔父》中屈原自述性描写)。画得比较生动的还有清代安徽桐城张若霭《屈子行吟图》等。而晚近以来,以屈原行吟为主要画意的作品更是难以计算,如傅抱石等均有作品。
刘旦宅笔下的屈原长啥样?
著名温州画家刘旦宅以屈原为主题的连环画创作影响较大,他笔下的屈原肖像,或许最接近我们想象中屈原的样子。
刘旦宅(1931-2011),曾用名刘小粟,曾随温州名中医名画家徐堇侯学医学画,十岁举行画展名噪东瓯;上世纪五十年代赴沪,曾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任职。他擅长人物,兼工花鸟,创作题材多取材古典文学及历史人物,除《红楼梦人物》外,屈原这个伟大爱国诗人也是他常选用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涌现出多达五六十人的连环画队伍,其中不少人前往上海等地工作。刘旦宅是在1951年迁居的上海,是其中较早走出温州开始沪上艺术生涯的连环画画家。
在上海,刘旦宅完成了《屈原》连环画作品,表现了楚国大夫屈原为国尽心尽力,最后在奸佞同僚谗言下,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沉江以身殉楚,百姓为纪念屈原,就在他沉江的五月初五,包粽子划龙舟纪念他的故事。1955年3月,《屈原》经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印数仅一千二百册。《屈原》脚本紧凑、构图简洁,人物形象丰满,无论是屈原“忧国忧民”又“飘逸绝尘”的人物形象,还是子兰、郑袖等奸佞嘴脸,都深深吸引着读者,出版发行后影响巨大。
《屈原》部分版次和连环画欣赏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诞生以来,连环画《屈原》曾多次再版,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曾再版过,还推出数种外文版本,当时的上海美术出版社(上美)和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也都曾出版过。到2014年,中国美术出版社又出版了50开的小而精版《屈原》,这年另有私人书商也重版过。2017年,人美又推出《屈原》连环画,算来至今已有数十个版本。有人因此将《屈原》誉为刘旦宅连环画创作的巅峰。
除连环画,刘旦宅还创作过众多屈原肖像,有的为连环画封面,有的是单幅作品,其中不少也属“行吟图”。不妨滑动来欣赏更多大师的封面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