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周亚夫有平定“七国之乱”、再造社稷之功,是汉景帝最可依赖的国家柱石。不过让人倍感意外的是,这位战功卓著的名将,最终却因为一顿饭让景帝对他产生了怀疑,逐渐滋生起处决他的心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景帝五年(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辞职,太尉周亚夫接任。丞相作为百官之首,上辅天子、下统群臣,重在调和各种矛盾,而非激化它们,更不能把自己置身于同皇帝相对抗的地位。周亚夫在打仗方面是把好手,可惜跟他的父亲周勃一样,都不是做丞相的料。
景帝起初立栗姬生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后来在姐姐馆陶长公主的唆使下,又准备废黜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景帝把想法告诉周亚夫后,却遭到后者强烈的反对。景帝觉得周亚夫不识时务,渐渐地便开始疏远他(“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
与此同时,梁王刘武也在母亲窦太后、亲哥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不是,由此更加深景帝对周亚夫的不满。刘武之所以怨恨周亚夫,是因为“七国之乱”期间,梁国遭受叛军重兵包围,负责救援的周亚夫却坐视不救,差点让刘武遇害。刘武的不断谮毁,让周亚夫的地位岌岌可危。
如果周亚夫足够聪明,他应该采取的策略,要么是托病告归,离开朝堂这个是非之地,要么是夹起尾巴做人,不要事事跟皇帝作对。可惜周亚夫性情过于刚直,凡事总想分出个黑白、对错,轻易不肯改变心志。接下来的两件事,让景帝彻底对周亚夫失去信心。
第一件事是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答应下来,但按照程序,还需要进行廷议。结果周亚夫提出反对意见,搬出祖制来劝谏景帝,称没有功劳之人不能封侯。景帝自讨没趣,便把事情压下来。
第二件事依然是关于封侯的风波。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后,景帝为达到表彰“先进”、分化匈奴的目的,准备把他们全部封为侯爵。结果在廷议上,周亚夫强烈反对,称唯许卢等五人是叛徒,若封他们为侯,将给天下树立极不光彩的榜样。景帝听后很不高兴,指责周亚夫不识时务,然后按自己的心愿行事。周亚夫倍感失落,于是请求辞职,并得到批准。
罢免周亚夫后没几年,景帝开始经常生病,自知来日无多,而太子刘彻又很年幼,渐渐地又开始想起周亚夫的各种好,很希望他能辅佐幼主。然而一想到周亚夫的性格,不禁又连皱眉头。为试探周亚夫是否改掉自己的臭脾气,景帝便以设宴为由,将他召进宫中进行“面试”。而这场“面试”,非但没有让景帝放心,反而让他大起杀心。
原来,景帝为观察周亚夫是否本性依旧,便故意赐给他一大块熟肉吃,既不给他切成小块,又不给他筷子食用。周亚夫见状面露不满,转身向侍从讨要筷子,气呼呼的将肉吃完。景帝见周亚夫不高兴,便笑着问他:“条侯(周亚夫的封爵名)对朕的安排有所不满吗?”周亚夫听到后羞愤难当,极不情愿地伏地谢罪。
景帝看了看,刚说了句“起身”,周亚夫便气呼呼地站起来告辞,根本不等景帝把话说完。周亚夫走后,景帝对身边的人叹息说:“条侯依旧本性不改,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实在是危险啊。”
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少!”引文同上。
经历这场赐宴风波,景帝觉得周亚夫这个人很危险,如果不除掉他,恐怕将来会惹出很多祸端。但诛杀重臣需要有理由,好在要找周亚夫的把柄,其实并不难。果然没多久,景帝便利用周亚夫的儿子周阳私买五百甲盾准备给老爹做丧葬品的事件,指使廷尉诬告周亚夫有谋反之心。
周亚夫受不了廷尉的讥讽、侮辱,于是进行绝食抗议,五天后竟吐血身亡(“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引文同上。)。一代名将、名相最终竟落得如此结局,实在是令人心寒。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