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 正文
【世界速看料】清道光传统铸币的没落
2023-06-21 16:43:27 个人图书馆-馱夫


(相关资料图)

道光年间,中国制钱的发行俨然是“群雄割据”的局面。当时的工部和户部分别设有宝源局和宝泉局两个中央造币厂,所铸之币用以供给中央军饷等各项开支。同时,地方也有自己的铸币厂,道光年间单是官方规定的制钱就有21种,出自宝泉局、宝源局、宝直局、宝晋局、宝苏局、宝昌局、宝福局、宝浙局、宝武局、宝南局、宝川局、宝陕局、宝广局、宝桂局、宝云局、宝黔局、伊犁局、阿克苏局、库车局、宝新局等铸币局,它们名前大多加有“宝”字,所铸造的铜钱也都有“道光通宝”的标识。

不过与中央铸币不同的是,地方铸币基本都在本省流通,很少跨区域流通。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当然会加大交易成本,不利于商品流通。那么何必要在中央之外设立这么多地方铸币局呢?倒不是官方不想指定一种铜钱作为国家的统一货币,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按照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首先,无力做到各地矿产汇至一处统一铸币;其次,就算铸出了合格的货币,也很难运往各地投放市场,也就是说高昂的运输成本始终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可要划定明确的铸造标准和金属含量,要求各省按此铸造又面临新的问题。如各省所采矿藏储量不一,成色不一,价格更是天差地别。在那个没有精确仪器检测的时代,想要得到一个统一的铸造结果实在是困难重重。矿产丰裕之处所铸货币成色好、成本低,矿产贫瘠之处所铸货币成色差、成本高,如此自然就不能全国通行。否则投机买卖之风大盛,国家经济也会陷入危机,倒不如让各省按照需求及实际情况自行铸造,以免扰乱外省市场。

​​​​​​​​​​​​​​​​​​​​​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