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澳大利亚“对话”网站6月16日发表题为《面对乌克兰冲突和中美紧张关系,全球南方正形成新的外交政策:积极不结盟》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弗雷德里克·帕迪长远未来研究中心临时主任乔治·海因。全文摘编如下:
乌克兰冲突与巴西有什么关系?从表面上看,或许没多大关系。
不过,在上任后不久,巴西总统卢拉为给东欧的这场冲突带来和平付出了很大努力。之所以如此,一个原因是该国表明,它在这场冲突中不会选边站队。因此,巴西正在开展所谓的“积极不结盟”。这里指的是全球南方——非洲、亚洲和拉美——国家拒绝在大国冲突中选边站队、严格关注自身利益的一种外交政策方针。这是《经济学人》杂志所描述的“如何在超级大国的分裂中求生存”的方针。
这种新的“不结盟”与各国在几十年前采取的类似方针的区别是,在它发生的这个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比当初高得多,新兴大国就是在它们当中出现的。例如,就购买力而言,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七国集团的先进经济国家。这种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让积极不结盟国家获得了更大国际影响力,使它们能够以之前无法想象的方式打造新的倡议和外交联盟。
推动积极不结盟成长的是竞争加剧。对全球南方的许多国家来说,同时与华盛顿和北京保持良好关系对经济发展以及贸易和投资流至关重要。
在这场日益激烈的冲突中选边站队根本不符合它们的利益。与此同时,不要把积极不结盟与中立混为一谈,后者是国际法规定的法律地位,需要承担某些责任和义务。保持中立意味着没有立场,但积极不结盟不是这样。
积极不结盟也不是政治上在大国之间保持同等距离。在有些问题上的积极不结盟政策完全有可能采取比较靠近美国的立场。而在其他问题——如在国际贸易问题——上这个国家可能会更多地站在中国一边。
这种形式的不结盟需要一种高度精密的外交,检视每个问题的是非曲直,并且作出深谙治国之道的选择。
就乌克兰冲突而言,这意味着既不支持俄罗斯,也不支持北约。在全球南方,巴西并不是唯一采取这一立场的国家。
在非洲、亚洲和拉美各地,多个重要国家拒绝支持北约。其中最突出的是印度。尽管该国近年来拉近了与美国的关系,而且加入了有时被称为“亚洲北约”的四方安全对话(还包括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但拒绝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还大幅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
不结盟以“积极”的新化身复活,表明全球南方对于二战以来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普遍感到幻灭。
人们觉得这种秩序日益受到削弱,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债务、粮食安全以及移民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需求反应迟钝。在全球南方的许多国家看来,呼吁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似乎只符合大国的外交政策利益,而不符合全球公众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此多的国家积极拒绝卷入“我们对抗他们”的动态或许并不令人意外。